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10年以来,我国影子银行的规模快速增长,社科院学报《中国金融监管报告2013》称,我国的影子银行规模在2012年底或达到20.5万亿元,占GDP的40%。同时,影子银行的风险日渐暴露。越来越多的文章都关注影子银行的风险和监管问题,而忽略了影子银行对货币供应量影响的研究。事实上,如果影子银行真的能够创造信用,其对金融市场和货币政策都会有很大的冲击,只有研究影子银行的运行机制以及其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才能更有针对性的提出政策建议。本文借鉴传统商业银行的分析框架,讨论影子银行的信用创造机制。一方面,在影子银行体系内部,融资性金融机构、资产证券化机构及回购协议形成完整的信用链条,创造具有货币属性的广义流动性金融产品。另一方面,影子银行凭借其不断的创新、缺乏监管等特点,增强了传统信贷市场的货币创造能力,间接的增强传统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能力。在金融市场发达的欧美国家,影子银行以资产证券化为核心,而我国的金融市场不够完善、金融工具相对简单,资产证券化业务刚刚起步,因此我国影子银行的界定与欧美发达国家有很大的不同。银信合作理财产品作为我国最有代表性的影子银行,颇具欧美发达国家影子银行的特征,其在发行产品时形成的“资金池”也正是资产证券化的基础。因此以银信合作理财产品为例,探讨我国影子银行的信用创造机制。首先借鉴欧美影子银行信用创造的模型,并将银信合作理财产品分成四类,分析不同类别银信合作理财产品对银行资产负债表的影响,发现只有存量信贷资产银信合作理财产品才会放大货币供应量,并推断出银信合作理财产品的发行会增加M1,M2。但因为准货币、Ml乃至资产证券化的影响,M2相对于M1增加的更多。最后,本文通过联系我国实际情况进行研究,通过总结归纳分析出我国影子银行的风险,并在此基础上采用演绎推理,进一步提出适用于中国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