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国内外很多企业借助并购活动迅速实现了资本规模的扩张,取得了规模效应,同时扩大了市场份额,提高了企业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能力,甚至有很多企业以此为契机得以冲出国门,问鼎国际市场。经历五次轰轰烈烈的并购热潮之后,全球并购规模由上世纪初的12.6亿美元增长到1904年的4.74万亿美元。与此同时,并购的惊涛骇浪也造就了中国的弄潮儿:1993年“宝延风波”开我国证券市场并购活动之先河;时至今日,24年过去了,我国上市公司已经具备了较强的资本运营理念,并购活动以惊人的速度发展,在国内外资本市场涌现出了南汽收购罗孚汽车、阿里巴巴收购雅虎(中国)全部资产和联想集团收购IBM的PC业务等典型案例。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研究我国上市公司并购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然而,从另一角度来思考这一现象,并购活动结构复杂,从立项开始,到并购战略整合,双方需要付出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代价高昂。一笔交易可能会涉及社会经济活动诸多方面,牵动数以亿计的资产流动,带来并购双方乃至整个行业、地区经营格局的重大变动,并激发了学术界研究并购活动的强烈兴趣。 本文作者整理了国内就并购现象进行研究的文献,发现已有诸多学者就并购双方的行业相关性、支付方式、股权集中度等因素对并购绩效的影响做了大量研究;同时,也有研究分析了可能导致并购的主要动机。但鲜有学者就A股市场企业并购的动机进行系统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并购动机与主并公司业绩的关系。本文认为,解决问题的关键是研究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进而在源头上把握事物发展的方向。并购动机是并购活动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它将最根本的影响企业并购的发生和效果。在并购决策酝酿初期,企业主体的利益相关者-主要是投资者和管理者、控股股东和中小股东-在利用并购活动提升企业价值之余,也在追求着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在正反两方并购动机的作用下,企业并购活动呈现出更加复杂的现实状况和难以预料的业绩走势。因此,本文将以并购动机为基本出发点,深入分析并购动机表现以及不同动机主导下并购的效应体现。希望能够帮助利益相关者客观认识A股市场企业并购的动机,提供保护自身利益的新原则,同时为立法者和监督者提供监督管理并购活动的新思路,提高并购的成功率。 那么,到底是什么动机推动了我国上市公司的并购行为?又是那些动机推动了主并公司业绩的改善?哪些动机带来了决策者意想不到的损失?为回答这些问题,本文在2003年至2006年A股上市公司收购活动数据的基础上,较为系统地分析了推动上市公司发起并购活动的诸多因素,建立了以协同效应动机、代理动机和过度自信动机为主体的并购动机研究框架,力图通过这一框架内的动机理论合理解释大部分并购案例。在此基础上,挖掘能够体现三类并购动机的具体指标,并在各个动机子目下,研究前述指标对并购后主并公司净资产收益率的影响。 本文的主体结构如下: 第一章,绪论。主要界定企业并购的概念和特征,在回顾国内并购历史的基础上阐述本文的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这部分还指出了本文的创新之处,并列明研究框架。 第二章,文献综述。这部分首先介绍国外关于并购动机的研究成果,以及国内对并购动机的研究现状。在此基础上,客观评价了国内的研究成果,寻找现有研究有待补充的部分。 第三章,关于企业并购的理论研究。本章首先简要回顾了美国历史上五次并购浪潮,以此为背景,分析不同时期企业并购的直接动机。此后,重点分析了以协同效应动机、代理动机和过度自信动机等为代表的并购动机,为下文的指标体系建立和实证研究做好理论铺垫。 第四章,指标体系的构建。结合第三章关于并购动机的理论研究建立体现主并公司并购动机的指标体系,将抽象的并购动机用具体的公开市场数据表达出来。 第五章,并购动机对主并公司净资产收益率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并购动机的指标体系提出假设,建立四个模型,将并购动机和主并公司净资产收益率的变化情况相联系。在实证检验阶段,应用描述性统计分析,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等方法,验证前述假设。 第六章,研究结论、局限及未来研究方向建议。结合第五章内容分析实证研究的结论以及产生该结论的原因,总结本文研究方案的局限性,并在研究结论的基础上提出政策性建议。 综上所述,在继承国内外学者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将对并购动机的分析纳入实证研究体系,针对并购行为的主动方:主并公司进行研究,直接观察其并购动机对自身净资产收益率的影响,以期对我国企业并购活动的研究工作做出一些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