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东部落叶阔叶林生态系统可溶性碳氮与颗粒碳氮通量

来源 :东北林业大学 | 被引量 : 7次 | 上传用户:hanyikuaile11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可溶性碳氮(DC/DN)和颗粒碳氮(PC/PN)通量作为森林生态系统碳氮收支的重要组分,在森林碳氮循环及其固碳功能中具有重要意义,但常因认识不足、测定困难等而在森林碳汇研究中被忽略。本研究以东北东部山区两个温带天然落叶阔叶林——蒙古栎林(MO)和杂木林(MD)生态系统为对象,针对伴随大气降雨、降雨在林分尺度上的再分配和集水区尺度上径流输出3个水文过程的DC、DN、PC、PN输入输出过程开展了系统的监测,以揭示温带森林生态系统的DC、DN、PC、PN通量过程及其影响因素。2012-2013年两个生长季林外降雨主要集中在每年的6—8月。MO的穿透雨量显著高于MD,分别占同期林外雨量的80%和73%。两个林分的树干径流量差异不显著,均占同期林外降雨量的5%,年际间略有差异。降雨再分配格局主要受林外降雨特征(降雨量、降雨强度等)和冠层结构等因素的综合影响。研究期间林外雨总碳输入量为9.94g Cm-2a-1,总N输入量为0.85gNm-2a-1。DC与DN是林外雨碳氮输入的主要组分。MO和MD林内雨(穿透雨+树干径流)总碳输入量分别为17.85g C m-2a-1和19.97g Cm-2a-1,总氮输入量分别为1.59gNm-2a-1和1.33g N m"2a-1。穿透雨量在林内雨总量上占有绝对优势,因此穿透雨是林内雨碳氮输入量的主体,分别占两个林分林内雨总碳输入量的90.1%和92.2%,总氮输入量的95.3%和94.8%。受降雨季节分配的影响,林外雨和林内雨DC/DN和PC/PN的输入主要集中在每年的6—8月。蒙古栎林穿透雨的DOC浓度显著低于杂木林,DN浓度和输入量显著高于杂木林,树干径流的DOC浓度显著高于杂木林,但两个林分DC和PC输入量没有显著差异。林外雨与林内雨的溶质浓度均受降雨量、穿透雨量和树干径流量不同程度的的影响,溶质浓度与水量之间多呈幂函数或对数函数关系。集水区尺度上,径流总碳输出量为6.30g Cm-2a-1,总氮输出量为0.44g N m-2a-1。其中DC和DN是径流碳氮输出的主要形式,分别占总碳和总氮量的88.5%和81.3%。2012年总碳输出量低于2013年,但总氮输出量高于2013年。径流DOC、DN浓度与流量呈显著的线性关系,但在一年的不同阶段表现形式各异;而径流DIC浓度则与水温呈显著的幂函数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以森林生态系统为中心,温带阔叶林生态系统对可溶性和颗粒C、N表现为净吸收效应,吸收值为3.64g Cm-2a-1和0.41gNm-2a-1。DC、DN分别是降雨输入与径流输出的主要形式,林冠对大气降雨的C、N沉降具有很大的增强作用。这种增强作用除了降雨对树冠的淋溶作用,还受花粉沉降、凋落物碎屑以及林冠层昆虫排泄物的影响。集水区尺度上的C、N输出是水因子驱动下的运输过程,受水文过程、生物过程和物理化学过程的综合影响,溶质浓度在不同时间阶段有很大的差异,水输出量与DOC、DN浓度均为线性关系,但在不同阶段表现形式各异。
其他文献
运营商IPTV业务发展空间巨大中国广电发布的《2017年第一季度中国有线电视行业发展公报》显示,2017年第一季度,我国有线电视用户环比减少172.8万户,总量降至2.51亿户,有线电视用户
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目的是引导教师职业能力建设。高职院校数控教师职业能力的评价,除满足教师基本素质要求外,应凸显专业实践能力及教学组织实施能力。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新产品、新技术层出不穷,纵观太阳、摆钟到现在智能电子钟,各种电子产品飞跃式的发展,同时也改观了人们对时间的观念,在这个时代时间就是金钱,所以人们对
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模板匹配方法 .该方法是在传统的模板匹配方法的基础上 ,通过对字符特征区域的扩大和加强注意设计了一种改进的模板 ,以达到更有效的匹配结果 .将该方法应用于沪宁高速公路收费口处实拍的车牌图像库中 ,其平均识别率达到 97.1% .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的改进的模板匹配方法具有较高的识别率和鲁棒性
提出了一种溢出并行检测的低功耗饱和乘加单元的新结构,并采用0.35μm CMOS工艺实现了该结构.采用这种结构的MAC单元,不再需要额外地执行特殊的溢出检测指令,减少了取指译码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深化改革,无论是中小学,还是大学教育对于学生体能的发展情况均越发重视。而小学学生体能发展作为学生体能发展的起点是最为重要的一环,能否有效令小学学生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