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西黄陵花岗岩岩基岩石大地构造学研究

来源 :成都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7次 | 上传用户:fredzhuc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鄂西黄陵花岗岩岩基位于扬子地台北缘,是我国新元古代晋宁期花岗岩的典型代表之一:与汉南、鲤鱼寨岩基一起构成了扬子地台北缘的低钾花岗岩带,属晋宁晚期(833Ma~770Ma)扬子地块北侧的“秦岭洋”向南俯冲造成大陆边缘造山运动的产物。 依据侵入岩演化序列理论、按照岩石谱系单位建立的依据,经调查研究将黄陵岩基分解为四个岩套、十五个单元;依序为:板块碰撞造山前的三斗坪岩套(石英辉长岩-英云闪长岩系)、黄陵庙岩套(奥长花岗岩-淡色花岗闪长岩系)、板块碰撞造山隆起的大老岭岩套(二长闪长岩-二长花岗岩系)、造山晚期的晓峰岩套(石英二长闪长玢岩-花岗闪长斑岩系)以及造山期后的A型花岗岩。 地球化学特征显示这些岩套为钙碱性系列Ⅰ型花岗岩—A型花岗岩组合;三斗坪岩套、黄陵庙岩套为同源岩浆分异演化序列。Nd、Sr同位素研究表明黄陵岩基具有不同的源岩。三斗坪岩套和黄陵庙岩套源岩主要起源于受壳-幔混合作用影响的太古宙“北崆岭群”;大老岭岩套和晓峰岩套的源岩则可能为较“北崆岭群”稍年轻些的镁铁质或高钾钙碱性变质火成岩。对岩体中镁铁质微粒包体及其寄主岩石的研究表明:它们都是熔融岩浆结晶的产物,是岩浆混合作用的标志。 通过岩体构造及其侵位机制研究,认为三斗坪岩套、黄陵庙岩套是在近南北向区域挤压应力场中于深部塑性域定位的同构造花岗岩,前者依靠岩浆沿构造弱面逐次强力楔入创造定位空间,后者则在近东西向剪切作用和岩浆流体压力双重影响下侵入定位。大老岭和晓峰岩套则是在引张环境下在相当于地壳浅部脆性域定位的构造晚期花岗岩。 运用岩石人地构造学理论,经综合分析对比,黄陵岩基的形成与当时北侧的“秦岭洋”板块向扬子板块俯冲的碰撞消减机制有关,分别形成了板块碰撞前、碰撞后隆起期、造山晚期和造山期后的花岗岩系列;晓峰岩墙群和A型花岗岩属扬子地块北缘标志性裂解事件的产物。研究认为:黄陵岩基的形成可能代表了新元古代扬子地块北缘统一古陆块的形成固结,于800Ma±古陆块发生伸展、裂解,并向显生宙构造格局转化的过程;而裂解事件可能预示着Rodinia超大陆破裂的开始。
其他文献
近年来,企业遭遇的专利侵权纠纷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已经严重影响到企业的生存发展和国家的经济安全。对此,我们需要展开对企业可能遭遇的专利侵权纠纷的预警和预控研究。目
随着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深化和发展,可视化技术逐渐成为当今计算机应用研究的热点。具有层次结构的数据集合的可视化是可视化研究领域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目前对层次结构数据集合
兼并与收购,简称并购,是社会资源再配置的重要方式,在西方已发展了近百年。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存量调整和产业结构优化的攻坚阶段,并购对国有资产战略重组、提高企业经营管理
本论文名为“见月读体律师的律学思想研究”。见月是明末清初重兴律宗的巨匠,被尊为律宗千华派二祖。他依三昧律师受具足戒后,即随侍三昧传戒诸方,并开始阅读律藏,后继主宝华
土地是十分宝贵的稀缺性资源。近几十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社会各方面用地的竞争日益激烈。在我国相当多的地区,由于对土地采取掠夺式的
对鱼腥草中总黄酮提取工艺进行研究。首先筛选出水提法为较好的提取方法,对此方法的提取时间、液固比、提取次数、提取温度等单因素对鱼腥草中总黄酮含量的影响进行研究;并利
随着外部环境快速变化这一特征的日益凸显,项目作为组织应对变化的方法之一越来越受到关注。但项目的发展现状并不乐观,高失败率现象普遍存在,项目生产力低下,同时项目团队作
近代以降,西学东来,本土文化受到猛烈的冲击。国人始而茫然,无所适从。继而有激进反传统者,叫嚷全盘西化。有文化守成者,主张中西融合。但是中西如何融合?恐怕当务之急应当首
儒、释、道三教文化的现代转型是近现代中国文化的一大特点,相对而言,儒、释二家的现代化问题学术界探讨得较多,而道家则是人们关注得较少的领域。本论文通过对学术界研究现
该论文研究了基于微机的脉搏信号实时采集、处理、分析与识别系统,研究工作的主要结果和创新点可归纳如下: (1)研究了PVDF压电脉搏传感器的设计。分析研究了PVDF压电薄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