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籍华人韩素音(Han Suyin,1916-)是当代蜚声世界文坛的女作家,也是国际知名的中国问题专家,一生为中国与西方的交流、理解和沟通做出了重大贡献。出生于中比混血家庭,她先后在中国、比利时和英国接受过教育,曾常年奔波于世界各地,并亲身经历了三次跨越种族的婚姻。由于自己的欧亚混血儿身份,韩素音从小到大遭受种族歧视的痛苦经历及其命运不一的婚姻生活使她深刻感受、认识到种族主义对人的迫害以及对文化交流的阻碍。因此,她在文学创作中倾向于通过异族婚恋或跨越两种文化的情感体验来剖析种族歧视的原因,探寻混血儿的身份,表现东西方两种文化的交融与冲突。这既表达了她对自身存在身份的关注,对个人与社会及群体之间因不同文化所造成的冲突等的集中反映,也构成了她在文学作品中擅于书写的主题之一。韩素音的成名作《瑰宝》就集中体现了这一点。鉴于国内、外学界对韩素音的研究几乎为空白的现状,本文拟在导言部分详细介绍韩素音的生平,全面梳理学界对她及其部分作品的研究状况,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瑰宝》对种族歧视的剖析,对混血儿身份的界定,以及对东西方关系的历史洞察。论文共分为三章五大部分:  
 第一部分为导言,主要介绍韩素音的生平、著作和学界对她及其部分作品的研究现状。通过详细介绍韩素音的生活、学习及创作经历,笔者展示了她的中国情结以及她“离开爱,奔向爱;离开中国,奔向中国”永远在两个相反的方向之间跑来跑去的一生。  
 第一章首先介绍了《瑰宝》这部自传体爱情小说的故事情节和创作艺术特点,以及二十世纪50年代它在西方出版后引起的轰动;然后围绕韩素音和马克在殖民地香港上演的爱恋情愁,解读了他们的爱恋所经历的“复活与困扰”、“寻觅与决择”、“彻悟与救赎”三个缠绵悱恻、荡气回肠的阶段,揭示了他们的爱情在跨越东西方文化时毫不留情地被打上了种族偏见和时代政治的烙印。  
 第二章通过分析小说中混血儿的典型代表苏珊娜以及具有“东方大熔炉”之称的香港,深入探讨了韩素音对种族歧视的勇敢反抗和对种族主义滋生根源的直面剖析,并进一步展现了她在喊出了自己的混血儿身份之时对一个新种族的界定以及她从混血儿的视角对未来东西方关系的历史洞察。韩素音坚信世界各国虽然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各有不同,但只要相互包容就可以找到一条中间道路,达到均衡,并希望世界不应因经济制度的不同而分裂到不可愈合的地步。  
 第三章探究了《瑰宝》这部作品体现出的后殖民特征及其所具有的独特艺术风格。后殖民文学作为后殖民作家借以争夺叙述殖民历史话语权的一个重要途径,其文本充满了强烈的历史感,并因与不同文化交融而彰显出独特的跨文化性。此外,后殖民文学作为多元文化的产物,其显著特征之一即为文类的综合性。  
 最后一部分为结语,笔者认为韩素音在种族歧视盛行的年代将她亲历的跨越种族的爱情写成自传体小说《瑰宝》,这本身就是对种族主义的勇敢宣战。尽管作品中也渗透着她对寻根的热望,但是她没有陷入对民族文化的狭隘理解,相反却表现出一种对多元文化混合的包容和欣赏。其实,这正是全球化的今天我们已做到的以及还需进一步要做的,而这也是研究韩素音及其《瑰宝》的一大价值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