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时期龙泉青瓷装饰工艺演变研究

来源 :中国美术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hilipps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北宋至元代的四百余年间,龙泉青瓷装饰工艺有着鲜明的历史发展阶段和工艺演变特点。本文基于相关历史文献、近期考古成果、科学检测数据,运用田野调研、样本比较、图像分析、实验实证等方法,归纳总结宋元时期龙泉青瓷装饰工艺的时代特征,深入剖析引发演变的核心工艺技术原因及相关社会成因。从装饰工艺的历史演化上看:北宋时期为龙泉青瓷发展的初创阶段,装饰工艺以质朴简约的平面刻划花为主;南宋时期为龙泉青瓷发展的鼎盛阶段,出现了与厚釉技术结合的捏塑、露筋、开片等装饰工艺,纹饰从平面逐渐发展至立体,并打破早期龙泉青瓷单一釉色的局面;元代为龙泉青瓷发展的繁荣阶段,装饰工艺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点彩、露胎、印花、贴花、刻划、镂空等各种装饰工艺并行发展,纹饰立体,色彩丰富。宋元时期龙泉青瓷装饰工艺时代特征的形成与龙泉青瓷核心工艺技术的变革密不可分,亦受到窑业生产变革等社会性因素影响。从工艺技术的革新来看:一是胎料之变。通过在瓷石中加入一定量的紫金土,从而实现了从北宋单一瓷石制胎到南宋二元配方制胎的转变,再加上精淘洗工艺的运用,最终创制了白胎、朱砂胎、黑胎三种胎料。朱砂胎带来了露胎火石红装饰,黑胎带来了紫口铁足装饰,制胎原料紫金土充当着色剂则带来了褐斑点彩装饰。二是釉料之变。通过在釉料中逐渐增加瓷石含量而减少草木灰的用量,使得釉的成分发生变化,从北宋的石灰釉发展成为南宋的石灰碱釉,并采用多次素烧、多次施釉的多层釉工艺技术,促使厚釉技术形成,引发了一系列装饰工艺的转变。利用厚釉的积釉特性,创造了白痕、弦纹露筋装饰;利用厚釉的呈色变化,创造了粉青、梅子青装饰;利用厚釉与胎的膨胀系数差,创造了金丝铁线、浅白断纹等开片装饰。三是成型之变。北宋以辘轳成型为主,器物多为圆形器,到南宋则引进模范成型工艺,利用内模法和外模法,规范器物生产、创新器物造型,并在模范成型工艺基础上开创出模范印贴装饰工艺。到元代更是发展出阴纹细线条印花、阳纹细线条印花、阳纹凸花印花、满釉贴花、露胎贴花等数十种印贴工艺,装饰呈现全新的面貌。龙泉青瓷工艺技术的革新,是宋元时期龙泉青瓷装饰工艺发生演变的核心驱动。从窑业生产的变革来看:其一,南北方窑业技术的交流与互动,特别是宋室南渡带来的北方先进制瓷技术,促使龙泉青瓷创烧出薄胎厚釉产品,并拓展了露筋、开片、火石红、紫口铁足等独特的装饰样式。其二,民用和官用瓷器生产的共存与互通,尤其是两宋之际官用瓷器生产的介入,促使龙泉青瓷的装饰风格从北宋贴近民生的质朴简约转向南宋符合制样须索的典雅精致。其三,国内和海外陶瓷市场的需求与互动,激发元代龙泉青瓷海外贸易的繁荣,不同区域与不同民族的文化交融,使装饰工艺呈现多元发展的态势。龙泉青瓷窑业生产的变革,是宋元时期龙泉青瓷装饰工艺发生演变的相关社会性因素。本文认为,宋元时期龙泉青瓷装饰工艺演变的主要因素是胎、釉料与成型工艺技术的革新,同时受窑业生产变革的影响,两者共同促成了这一时期装饰工艺的变化。
其他文献
太阳能热互补联合循环发电(ISCC)系统作为一种较为清洁、高效的发电技术,在降低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中天然气消耗量及污染物排放量的同时,还可以降低光热系统的投资,减小光热运营成本。本文主要以槽式太阳能热互补联合循环发电系统为研究对象,制定系统不同工况下的运行策略,并以此为基础对其展开动态性能研究。通过对比分析三种不同槽式ISCC系统(传统的导热油槽式技术、直接蒸汽式的槽式技术、以压缩空气为换热工
沸腾传热是高热负荷表面保持相对较低温度的有效手段,具有高传热系数的特点,在航空航天、机械制造、芯片冷却以及能源化工等诸多工业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和重要意义。近年来,随着微纳结构表面和表面改性等强化技术的发展,使得微尺度下沸腾传热继续变成相变传热强化等领域的热点之一。由于实验手段和理论研究很难从分子层面进行分析和观察,分子动力学被广泛地应用到纳米尺度沸腾现象与机理的研究中。因此,本文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
实现“3060”双碳目标的核心措施之一是持续推进使用风能、太阳能等绿色能源替代传统的化石能源。而在绿色能源电价补贴退潮的大背景下,如何提高风电场的运维水平、加强风电机组运行状态监测技术的信息化、自动化和智能化已成为风电行业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本文使用获取成本低、测点类型丰富的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Supervisory Control and Data Acquisition,SCADA)系统的历史
煤炭燃烧过程导致的砷、硒和铅等有害痕量元素污染问题已经引起国际社会广泛关注,其中燃煤机组是主要人为排放源之一。本论文在优化微波强化消解法基础上,与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相结合,建立了煤及其燃烧副产物中砷、硒和铅含量的精准测试方法,进而采用逐级化学提取法确定了上述微量元素赋存形态的分布特征。具体考察了洗煤过程煤中砷、硒和铅迁移转化规律和热释放特性;针对超低排放燃煤机组,开展了全流程砷、硒和铅迁移
在现代玻璃艺术研究领域,多数学者把焦点投向了美国——被学术界定义的“国际工作室玻璃运动”的发源地。事实上,捷克“工作室玻璃”的萌芽要早于美国,捷克在窑铸玻璃领域建立起来的独特的学术体系与工艺制度模式更是在全球形成了先行的示范。然而,无论是捷克本土还是其他国家,研究者们对玻璃的观看几乎都是从作品鉴赏或者工艺教学的角度着眼,鲜有针对某类具体的工艺系统进行专项的梳理与深掘,这给本文提供了一个着实的切入点
基于机器视觉的表面缺陷检测是生产过程自动化、智能化发展的需要。表面缺陷检测作为工业生产中产品质量监控的重要环节,能够有效地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表面缺陷检测还是进行日常设备维护的重要手段,及时发现表面缺陷能够有效延长设备的寿命。随着机器视觉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对于背景单一、缺陷明显等简单环境下的表面缺陷已经取得了较好地检测效果,具有较高的准确率。但是对于复杂环境下的表面缺陷,由于干扰因素多、涉
目的:以脑卒中为首的脑血管疾病是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头号杀手,而通过预处理手段增强脑损伤耐受性已经成为该类疾病的基础研究热点,但低氧预处理对缺血性脑卒中的神经保护作用一直存在争议,本研究为解决为期10天的较短时间内,海拔5000米高原低压低氧环境刺激对正常大鼠的影响,低压低氧预处理对梗死大鼠模型是否存在神经保护作用,间断预处理与持续预处理对梗死模型的影响是否相同,哪种预处理方式更优等一系列问题,探索
利用多年生禾本科牧草建立人工草地或改良天然退化草地是促进黄河源区草地生态恢复的主要措施之一。但采用多年生禾草建植的人工草地和改良草地,利用2-4年后因自然演替及人为管理不当等原因而出现退化,杂草滋生蔓延,助推了人工和改良草地的进一步退化,给高寒地区退化草地治理和持续利用带来严峻的挑战。本研究以高寒人工草地常见杂草黄帚橐吾(Ligularia virgaurea)、甘肃马先蒿(Pedicularis
在古代,“放逐”有着丰富内涵,涉及政治、文学、艺术等多个层面。而作为一种特殊经历,放逐为文艺创作提供灵感,与之相关的文学作品,也建立起一套审美观念和术语。“放逐”意象并非只有真正获罪服刑之人才能运用,与之相关的作品可能出自真正的流放者,也可能是贬谪官员、漂泊江湖的失意文人……不论是否真的有过相关经历,这些作者都将自己视为放逐者,以成为这套放逐文学体系中的一员,从而获得情感共鸣,以此为基础的文艺意象
纵观北魏石刻书法的发展,佛教石刻书法、元氏墓志以及道教石刻书法无疑是其中最引人瞩目的文化景象。然而三者与儒释道三教的紧密联系,使对它们的研究无法单纯地依靠传统研究的方法进行。因此,本文将以北魏的社会、政治、文化为背景,运用思想史的研究视角和方法,对三教视野下的北魏石刻书法展开全面且深入的研究。佛教石刻书法源于北凉,是北凉统治者发展佛教政治的结果,而以佛治国的原因正在于佛教能为胡族政权提供其亟需的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