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舶来品”的油画艺术在中国的发展有着诸多空间和机缘。这种空间和机缘的形成,既有历史的渊源,也有时代需求,更有民族的取舍和个人的好恶。20世纪八十年代,随着“文化大革命”的彻底结束,改革开放的逐步拓展,中国社会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油画这种外来艺术所表现出来的,以自身的特性和独立的视角,体现了明显的那个时代的特征,同时,中国油画本身也逐渐完成从“外来品”到“中国化”的过渡和转型。本文通过对于“文革”后“伤痕美术”、“乡土现实主义”、“学院唯美主义”及“八五”美术思潮等重要美术现象的记述与分析,阐释了中国这一特定历史阶段中,油画语言与表达题材的递进变化所体现的时代关系,进一步说明油画艺术的适用度与中国文化包容性所构筑的中国艺术状况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油画伴随着西学东渐的过程,在中国本土的发展表明,中国社会内在结构的变化发展与油画的适用度所共同构筑的视觉现象,恰好是社会发展的有力证明,也是油画艺术自身发展与地域、时代结合的必然结果,进而说明,油画作为一个绘画品种和作为一种艺术精神,具有宽阔的包容性和可塑性,甚至我们可以预言,未来的油画艺术在中国广阔的社会接纳群体中的滋生发展会为世界艺术的发展提供新的例证。本文通过对20世纪八十年代中国油画各种现象的大量论述,试图寻求中国油画在新的社会环境下不同的精神传承与风格倾向,进而折射出艺术与社会、画家与时代、题材与手法之间微妙的呼应关系,从而强化油画艺术的精神本质。在经历各种不同时代与社会动荡过程中,油画艺术亦呈现出的不同状态,其发展的必然性和特殊性以及与时代密切的关系等问题,无不是对于今天中国油画艺术的何去何从做了最好的参照。加之艺术价值多元化的形成,经济高度发展所引发的商业成分的剧增无不需要一种临近经验给予借鉴,所以,对于八十年代中国油画艺术的积极探索就显得尤其重要。本文对于材料的搜集整理和阅读,对于论文主题和目的的反复论证,笔者从中逐渐认识并勾画出20世纪中国油画在八十年代的基本框架和发展脉络,有了这样的前提,文章的线索就趋于明确。八十年代中国油画艺术的历史地位和社会影响是十分明显的,它一方面完成了从扭曲的“文革”美术模式的脱离并成功地进行了必要的反思行为,另一方面开创并完成了新的美术形式和精神传承,比如乡土现实主义的民族化倾向、新潮美术对于欧洲现代主义的大胆借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