烯效唑及施肥处理对不同基因型甘薯直链淀粉含量的影响

来源 :青岛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sd11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通过测定甘薯的直链淀粉含量,确定06高代品系的直链淀粉含量范围,选取直链淀粉含量低于10%或者高于40%的品系,用于育成低或高直链淀粉的甘薯新品种,同时,进行了对新品种(系)J18、J04150、J21、J22、J23、Y0579的烯效唑处理试验和对J21、J22在低、中产田上进行不同的施肥处理研究,了解不同调节剂和肥料处理以及产量对甘薯直链淀粉含量的影响。结果如下:   1.不同基因型甘薯直链淀粉含量差异显著。06高代品系的直链淀粉含量范围在5%~30%之间,有30个品系的直链淀粉含量低于10%,有可望能从这些低直链淀粉含量的品系中选育糯性鲜食用甘薯新品种;筛选到直链淀粉高于25%的品系有2个。一年多点试验发现,甘薯直链淀粉含量受地点效应影响显著,平阴适合低直链淀粉品系的选育。   2.烯效唑处理可降低甘薯各品种的直链淀粉含量,且品种间有差异。烯效唑处理对甘薯直链淀粉的积累有影响,且不同品种间积累过程的趋势不同。   3.块根干重、鲜重与甘薯直链淀粉含量之间相关性不显著。烯效唑处理增加了甘薯块根干重、鲜重与甘薯直链淀粉含量之间的回归系数和决定系数,提高了相关性,但仍未达到显著水平。   4.低产田中N、P、K不同组合的施肥均可增加J22、J21的直链淀粉含量,但是品种不同,不同组合施肥对其的影响不同;N、P、K组合是J22增加直链淀粉含量的最佳组合,P、N组合是J21增加直链淀粉含量的最佳组合。中产田中N、P、K不同组合的施肥可增加J22的直链淀粉含量,并能降低J21的直链淀粉含量,且受品种的影响较大;增施N、P、K可以增加J22的直链淀粉含量,对于J21,可以不施肥。以施N、P、K为基础,施不同浓度的调节剂,对J21和J22直链淀粉含量的影响是先降后升,不受土地基础肥力的限制,但品种间有差异。
其他文献
二倍体长穗偃麦草(Thinopyrum elongatum, 2n = 14),六倍体中间偃麦草(Thinopyrum intermedium, 2n = 42)和十倍体长穗偃麦草(Thinopyrum Ponticum, 2n = 70),是偃麦草属中主要的种,蕴含着丰富的优良基因。偃麦草属的7E染色体含有抗赤霉病、抗叶锈病、抗大麦黄矮病等优良基因,是进行小麦遗传改良的宝贵资源。本实验室利用具有
本研究包括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选用10个河北海滨地区主栽的玉米品种,通过研究海水胁迫下玉米叶片SOD、POD等保护酶活性,可溶性蛋白、游离脯氨酸、丙二醛(MDA)和光合色素含量及光合速率,玉米各个器官含水量等生理生化指标、以及CI-含量、Na~+含量、K~+含量、Ca~(2+)含量、Ca~(2+)/Na~+和K~+/Na~+等离子含量的变化,并通过隶属函数值评价方法,对所选的玉米品种进行耐盐性评
普通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2n=6x=42,AABBDD)是异源六倍体,由A、B、D三个具有部分同源关系的染色体组组成。人们通过模拟小麦的起源过程,利用四倍体小麦(T. turgidum L., 2n=28, AABB)与粗山羊草(Ae. tauschii , 2n=14, DD)杂交,经染色体加倍人工合成六倍体小麦,再以此人工合成小麦作为桥梁亲本,能更有效地将四倍体小麦
粟疫病(Cryphonectria parasitica)是世界最著名的森林病害之一,曾造成美洲粟濒临灭绝。栗疫菌细胞中的低毒力病毒是一类没有衣壳的双链RNA病毒,可以引起寄主粟疫菌的菌落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