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第一,解剖大鼠脊髓组织分离获得NSCs,并进行NSCs特异性标志物Nestin检测,以证实目的细胞即为NSCs;第二,在体外通过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再以多种细胞因子诱导其分化得到EPCs,最后行EPCs的特异性检测,证实目的细胞为EPCs;第三,在Transwell小室共培养模型中培养EPCs和NSCs,研究EPCs对NSCs增殖及分化的影响,为以后EPCs相关的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SCI)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以及新的思路及方法。方法运用成熟的分离、培养及鉴定方法获得SD大鼠的脊髓NSCs及外周血EPCs,再将二者置于Transwell小室进行体外共培养,以单纯的NSCs培养为对照,于第4d对神经球的数目、直径进行测算,测算后将载有EPCs的Transwell小室上层移去,对下层的NSCs进行诱导分化培养,第7d行MAP-2免疫荧光染色,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抗原表达并计算NSCs分化神经元百分率,最后将实验组与对照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培养第4d于100倍视野下行NSCs球计数并测算NSCs球直径,实验组NSCs球平均数目为(10.3±2.2)个,平均直径为(48.0±5.3)μm,对照组NSCs球平均数目为(6.3±1.7)个,平均直径为(33.3±5.9)μm,可见共培养的NSCs球数目实验组明显多于对照组,直径也呈现出大于对照组的趋势;共培养的NSCs神经元分化率为(32.2±1.9)%,也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4.7±1.8)%。结论第一,通过解剖大鼠脊髓组织分离NSCs方法可行,经培养后获得细胞球均表达NSCs特异性标志物Nestin,目的细胞为NSCs明确;第二,在体外通过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再以多种细胞因子诱导其分化得到EPCs的方法可行,并且可以通过EPCs的特异性检测,证实其为目的细胞EPCs;第三,在Transwell小室共培养模型下EPCs在能促进NSCs增殖,并在一定程度上诱导NSCs向神经元分化。这一实验成果的发现,为后续研究EPCs促进NSCs增殖及向神经元分化的机制提供了模板,并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更为以后EPCs相关的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SCI)提供了新的思路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