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探讨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特点。2、应用双源CT探讨女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10年5月至2013年2月间四川省人民医院行双源CT(Dual-Source Computed Tomography,DS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检查的的女性122例作为我们的研究对象,其中合伴2型糖尿病76例,未合伴2型糖尿病46例。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q检验。计数资料以绝对计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采用SPSS17.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影响因素分析利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计算OR值及95%可信区间,结合专业知识对可能的混杂因素进行调整。结果:1.女性糖尿病组与非糖尿病组比较,体重指数、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糖化血红蛋白及空腹血糖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女性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影响因素的相关性分析显示,年龄、糖尿病病程、高血压病程、HbA1C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独立相关,HDL-C升高,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斑块的危险性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在非糖尿病组、糖尿病病程≧10年组与<10年组组间分析糖尿病病程对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糖尿病病程的增加,冠状动脉狭窄程度Gensini积分越高,三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在非糖尿病组、HbA1C≧7.0%组与<7.0%组组间分析HbA1C对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影响,结果显示女性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较差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Gensini积分越高,三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女性糖尿病组以钙化斑块比例最高,与非糖尿病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糖尿病组与非糖尿病组非钙化斑块、混合斑块数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6.糖尿病组I型、III型斑块比例较非糖尿病组高,II型斑块较非糖尿病组低,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7.糖尿病组与非糖尿病组非梗阻性狭窄斑块比例均较高,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梗阻性狭窄较非糖尿病组比例高,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糖尿病组以多支病变最常见,非糖尿病组以单支病变最多,两组间比较单支病变、双支病变、多支病变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9.女性糖尿病组与非糖尿病组两组间斑块分布构成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冠状动脉最易受累的节段均为左前降支近段,其次为右冠状动脉近段。结论: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粥样斑块以左前降支近段最多见。斑块性质以钙化型斑块多见;斑块形态以I型斑块多见;以非梗阻性狭窄斑块最多见,梗阻性狭窄斑块所占比例较非糖尿病组高;病变支数以多支病变为主。年龄、糖尿病病程、高血压病程、HbA1C、HDL-C与女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独立相关;随糖尿病病程、HbA1C的增加,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