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效市场假说在金融市场理论中占有重要作用,是现代金融学理论的重要基石。有效市场假说强调市场能够对信息做出迅速而且准确的反应,不会出现有规律的反应不足或反应过度,即使存在也是随机的,所以股票价格是不能预测的,技术分析不能获得超额收益。而Jegadeesh和Titman (1993,2001)证实股票市场中存在动量效应即股票收益能够延续原来的运动方向,De Bondt和Thaler (1985)证实股票市场中存在反转效应即股票收益具有与原来运动方向相反的趋势。动量效应和反转效应作为有效市场重要的异常现象,对传统金融理论提出了严重挑战。在这之后,众多学者在过去几十年间对动量效应和反转效应存在性、表现特征、收益来源、风险定价解释、行为金融解释和交易成本等方面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这些研究中的组合策略是基于总收益计算的。但随着研究的深入,一些学者发现基于总收益的动量和反转策略存在着一些不足:因为不能有效地反映股票盈利的相对强弱,基于总收益排序的动量或反转组合,通常包含大量的高Beta值和小市值股票,因而承担着较大风险。为此,本文采用一种风险调整后的收益评价,即基于残差收益排序,考察中国A股市场月度数据的动量或反转效应。即在样本区间的每一个月,计算每只股票在过去J个月的月度收益平均值和Fama-French三因素平均值,然后在窗口内进行Fama-French三因素模型回归,计算残差收益,按降序排列的标准化残差收益将持有期收益进行排序。采用与Jegadeesh和Titman(1993)同样的做法来构造套利组合,并计算赢者组合、输者组合和套利组合在未来K个月的月度收益。之所以按Fama-French三因素模型回归得出的标准化的残差收益将持有期收益进行排序,是因为去除了Fama-French三因素的风险暴露之后的残差收益才能真正反映股票的公司特有收益水平,才能有效反映股票盈利的相对强弱,更有利于获得和考察动量和反转效应。本文从不同角度对总收益动量和反转策略、残差动量和反转策略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分析和比较,对股权分置改革前后残差动量和反转效应的实证检验及对具有不同分类特征股票的残差动量或反转组合收益进行比较,研究发现:第一,中国A股市场具有残差反转效应,没有残差动量效应。残差反转策略比总收益反转策略更有效的反映出反转效应。第二,残差反转策略比总收益反转策略的收益波动率更小,而且在承受同样风险时,残差反转组合会产生更大的收益。第三,残差反转组合具有较小的系统风险,受公司规模因素影响较小第四,股权分置改革后的残差反转效应比股权分置改革前更显著和强烈,而且组合收益也要远超全样本阶段的实证结果。第五,与价值型、大盘股、高价股和高换手率股票相比,成长型、小盘股、低价股和低换手率股票具有较大较显著的残差反转效应。此外,高换手率股票显示出残差动量效应。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一是尝试考察中国A股市场中的残差动量或反转策略。因为与美国股票市场在月度收益数据中存在显著的动量效应不同,多数研究显示中国A股市场在月度收益数据中不存在动量效应,存在反转效应,所以本文重点考察残差反转策略。二是不仅分析了总收益动量或反转策略,而且分析了残差动量或反转策略,并对其进行比较。三是从不同的角度讨论了残差动量或反转策略的特征:动量或反转组合收益,风险调整后组合收益的波动率,组合Sharpe比率和对Fama-French三因素的风险暴露等。四是考察了股权分置改革前后残差动量或反转策略的差异。五是考察了不同特征股票的残差动量或反转组合收益的表现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