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对不同年龄组患者心率及变异性(HRV)的影响,以及年龄对该药物的反应性发生怎样的变化,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应用Langendorff装置,观察瑞芬太尼对离体大鼠心脏心率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以探讨瑞芬太尼对心率影响的作用机理。
方法
1 临床部分:
选择无窦房结功能异常,无严重心脏疾患及肝肾功能代谢异常,既往未服用影响植物神经功能药物,行全身麻醉择期手术的患者80例,分为中年(M组,40~59岁)组和老年(O组,≥60岁),每一组又随机分为阿托品组(ARM组,ARO组)和非阿托品组(RM组,RO组)(n=20)。阿托品组患者,阿托品0.5mg肌肉注射,30分钟后静脉恒速泵入瑞芬太尼,非阿托品组患者不给予不阿托品。记录用药前(T<,0>)、用药后1 min(T<,1>)、2 min(T<,2>)、3 min(T<,3>),5 min(T<,5>)、7 min(T<,7>)各时刻的心率(HR)、低频(LF)、高频(HF)及低高频比值(LF/HF)。
2 动物实验部分:
健康雄性SD大鼠24只,250-300 g,随机分为3组(n=8),对照组(c组)、瑞芬太尼10 ng/ml组(R10组)、瑞芬太尼30 ng/ml组(R30组)。戊巴比妥钠腹腔注射麻醉,然后开胸取出心脏固定于Langendorff装置上,K-H液开始灌注,灌注压为90 cmH<,2>O。稳定30分钟后左心室插入特制的乳胶球囊,连接压力传感器,使左心室舒张末期压(LVEDP)维持在8-10 mmHg。C组:用K-H液持续灌注90分钟,不给予瑞芬太尼;R10组:灌注含10 ng/ml瑞芬太尼的K-H液30分钟,然后用K-H液再灌注30分钟。R30组:灌注过程和R10组相同,但瑞芬太尼的浓度为30 ng/ml。监测并记录平衡灌注30分钟(T<,0>)及给药3 min(T<,1>)、5 min(T<,2>)、10min(T<,3>)、30 min(T<,4>)、停药后15 min(T<,5>)时6个点:心率(HR)、左心室收缩压(INSP)、左心室内压最大上升速率(+dp/dt<,max>)和左心室内压最大下降速率(-dp/dt<,max>)。
结果:
1 临床部分:
RO组患者连续3例在用药后出现较严重心动过缓,为了保证患人生命安全,放弃该组患者的临床试验。组内比较:RM组患者的HR、LF、HF、LF/HF值在T<,1>、T<,2>、T<,3>、T<,5>、T<,7>各时间点,与T<,0>相比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RM组和ARO组患者给药后在各时间点的HR、LF、HF、LF/HF值与T<,0>相比较,未出现有计学意义的变化(p>0.05);组间比较:T<,0>时刻观测值,RM组和ARM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给药后的各时间点,RM组的HR、LF、HF、LF/HF值低于AR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RO组患者给药前后各时间点的HR和LF/HF值低于AR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RO组患者在T<,2>、T<,3>、T<,5>时间点的LF值低于AR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RO组患者在T<,2>、T<,3>时间点的HF值低于AR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动物实验部分:
给药前、给药后及停药后各时间点的HR、LVSP和±dp/dt<,max>各值的比较:三组无论是组内还是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1 瑞芬太尼2 μg·kg<-1>静脉恒速泵入2分钟(1μg·kg<-1>·min<-1>)时,使中老年患者心率及心率变异性明显降低,而阿托品可以拮抗瑞芬太尼的这种降心率作用。因此,用瑞芬太尼应用于中老年患者时,预先给予肌肉注射阿托品可以预防瑞芬太尼引起的心动过缓。
2 10 ng/ml和30 ng/ml瑞芬太尼对离体大鼠心脏的窦房结和心功能无直接抑制作用。因此我们可以推测瑞芬太尼的降心率作用,主要是通过抑制中枢神经系统或使植物神经系统失衡而引起的,并非直接作用于心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