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武松组织培养初步研究

来源 :山西大学 | 被引量 : 6次 | 上传用户:kangyh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彰武松(Pinus densiflora var. zhangwuensis)是辽宁省固沙造林研究所于1990年在樟子松人工林中选育出来的一种天然杂交新变种,具有生长快、耐瘠薄、干形好、抗病虫害能力强等许多优良特性,是我国北方地区防风固沙造林的优良树种之一。自发现之后,科研人员对其起源、形态、生理、生态学等特性进行了深入研究,并通过嫁接方式进行了无性扩繁。目前已推广到辽宁、甘肃、山西、陕西、吉林、黑龙江等“三北”地区。但由于彰武松选育时间短,加之唯一的母株已被砍伐,虽然科研人员已经通过嫁接技术营造了小面积的良种基地及采穗圃,彰武松良种及苗木的供应量仍明显不足。嫁接是目前彰武松唯一应用于生产的繁殖方式,而嫁接需培育3-5年生樟子松做砧木,且对采穗及嫁接时间和技术有严格要求,成本较高,难以实现短期内的大面积推广种植。因此,建立彰武松微繁技术体系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研究以彰武松封顶芽或新梢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研究培养基、植物生长调节物质等对其腋芽的诱导、仲长、生根以及愈伤组织的诱导等的影响,探讨彰武松组培快繁的可行性。研究结果如下:(1)不同外植体所需灭菌时间不同。以封顶芽为外植体,用70%的乙醇处理30s后再用0.1%的HgCl2灭菌5min,灭菌效果较好,而以新梢为外植体时则用0.1%的HgC12灭菌7min,效果较好。(2)培养基成分对腋芽的诱导有显著影响。本研究试验的3种基本培养基中,含有NH4NO3的WPM培养基上腋芽诱导率最高(73.62%),而在不含NH4NO3的WPMG和MSG两种培养基上,腋芽的诱导率仅15.47%和0.98%。(3)BA、ZT以及低浓度的TDZ均可在一定程度上诱导彰武松芽丛的发生,而KT仅能诱导外植体萌发,无芽丛发生。在添加2mg/L BA的WPM培养基上腋芽诱导率最高达57.5%,与3-5mg/L时的腋芽诱导率无显著差异,而与1mg/L时的诱导结果存在显著差异。配合添加低浓度的NAA并没有显著提高腋芽诱导率。(4)培养基中的蔗糖、琼脂等添加物含量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腋芽诱导率。在WPM培养基上添加30g/L蔗糖800mg/L NH4NO3、7g/琼脂和1g/L肌醇,腋芽诱导率均高于本研究所设置的其它浓度。(5)不同取材时期彰武松腋芽的诱导效果明显不同。10月份至次年4月份,外植体均可在不同程度上诱导腋芽发生,其中10-12月份,深度休眠的封顶芽诱导效果最好,4月份之后,彰武松开始萌发,其新梢的腋芽诱导率明显低于封顶芽。(6)通过在添加和不添加植物生长调节物质(BA)的WPM培养基中交替继代培养可以实现芽丛的伸长与增殖。同时,在继代培养基中添加1g/L的活性炭有利于腋芽的伸长,而水解酪蛋白和L-谷氨酰胺的加入并没有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7)不同浓度的BA和NAA配合使用,可使封顶芽愈伤组织的诱导率达到100%,其中大部分为黄绿色块状或颗粒状。但本研究未能从愈伤组织中获得不定芽的分化。
其他文献
光是植物所必须的,但是当植物吸收的光能超过叶片碳同化所需要的光能时就会产生过剩光能,导致光抑制的发生。在自然条件下光抑制的发生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植物
近年来,随着人口的逐渐增长和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大量重金属污染物通过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排放到环境中,造成水体生态功能的严重破坏,是一类危害最为严重的水污染问题。依靠水体自净能力实现此类污染物的去除相当缓慢,所以需要开发和利用相应水处理技术进行受污染水体的治理和修复。目前所采用的水体重金属污染修复治理技术多种多样,其中离子交换和螯合吸附技术是一个重要研究方向,该方法所用吸附材料吸附量高且可重复
学位
MiRNA是由基因组编码的一类长度为18~27nt的单链小分子RNA。它们一般由60~70 nt的前体加工而来,没有开放阅读框,也不编码任何蛋白质,一般通过调控靶基因的表达水平来发挥其生物学
随着聚合物驱油技术的不断进步,渤海油田采油平台逐年扩大聚合物驱矿场实验,并取得良好的增油效果。驱油聚合物AP-P4在为提高采收率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为原油采出液的后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