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乳腺癌手术属于清洁切口手术,如非高危人群或无特殊情况,通常无需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国内各级医院普遍存在乳腺癌患者围手术期不合理应用抗生素的现象,造成了细菌耐药和二重感染,不良反应增多以及医药费用增加等相关问题。卫生部于2011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旨在进一步规范临床抗菌药物的应用和管理,遏制细菌耐药等严重后果。因此,我科以此为契机,对于乳腺癌清洁手术开始全面停止使用抗菌药物预防感染。需着重指出的是,对于存在高龄、合并糖尿病等感染高危因素或行乳房假体植入手术的患者,也不再常规应用抗菌药物。我科医务工作者将严格贯彻无菌原则、加强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列为工作重点之一,在患者术后恢复方面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乳腺癌患者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与不预防性用药与患者术后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的关系,探讨乳腺癌患者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必要性,发现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以指导临床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预防。研究方法:收集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乳腺外科2008年1月至2013年11月收治行手术治疗且术后大体病理确诊为乳腺癌的2056例女性乳腺癌患者资料,统计分析患者一般临床病理特征、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情况和术后手术部位感染情况,分析探索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必要性和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研究共纳入了乳腺癌患者2056例,平均年龄49.8±11.2岁。其中,1022例患者术前、术中及术后均未应用抗菌药物预防感染(A组)。以A组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乳腺癌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感染组患者与未感染组接受术前新辅助化疗的比例分别为27.3%和5.9%,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26)。其余变量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其余1034例患者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预防感染(B组)。对于B组患者,平均用药时间为2.1±0.8天,583例患者为术中用药和术后第一天用药,213例为术中用药以及术后前两天用药,174例为术中用药。头孢菌素类药物应用最多,占86%。将A、B两组对比分析,研究乳腺癌患者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生素能否有效预防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A组11例患者出现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为1.1%;B组12例患者出现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为1.2%,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86)。未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且接受新辅助化疗的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率为4.8%,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且接受新辅助化疗的患者的感染率为0.7%,未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且术前未行新辅助化疗的患者感染率为0.8%。前者与后两者相比,感染率差别显著(P=0.043,P=0.026),可见对于新辅助化疗患者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能有效降低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率。对患者的术后发热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数据显示乳腺癌患者ASA I级或II级者比ASAⅢ级或Ⅳ级者更容易出现术后体温升高。其他变量对于术后发热无显著影响。结论:对于行清洁切口手术的女性乳腺癌患者,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为1.1%。高龄、合并糖尿病、营养不良、手术时间长等并非感染相关危险因素,该类患者无需在围手术期应用抗菌药物预防感染。乳腺癌患者术前行新辅助化疗是发生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该类患者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能有效预防感染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