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耦合视角下耕地易地占补平衡资源调配与利用效应分析

来源 :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s3333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背景下,全面协调与可持续发展已成为社会发展的主旋律。在当前区域发展格局不断优化的同时,区域协调发展依然面临尖锐的资源矛盾问题。随着远距离影响与作用的日益广泛,资源远程调配与利用为区域协调发展提供了新思路,成为缓解经济社会发展中资源瓶颈的重要手段。耕地资源作为重要的自然资源,是保障经济发展的基础。坚守十八亿亩耕地红线、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是促进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建立以来,在保障粮食安全、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区域内有限的耕地后备资源制约了耕地占补平衡制度的效益发挥,有些区域在此基础上建立并发展的耕地易地占补平衡制度,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区域内耕地开发潜力小、指标落实难等问题。耕地易地占补平衡制度的实施为耕地资源的远程调配与利用提供了重要平台,增强土地资源配置的灵活性,有效缓解了经济发展与耕地保护的矛盾。当前对耕地易地占补平衡制度的研究多集中于内涵发展、存在问题与制度优化等方面,但易地占补平衡制度对耕地资源远程配置的逻辑关系与影响路径分析尚不多见,机制解析和评价体系的缺失制约了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探索,不利于耕地易地占补平衡制度的建设与发展。鉴于此,本文基于协同学、资源配置等理论,尝试从远程耦合的视角解释耕地易地占补平衡制度对于土地资源的配置与利用效应。在分析系统要素特征与影响路径的基础上,搭建耕地占补平衡远程耦合系统框架。在此基础上,模拟耕地易地占补平衡制度的实施情景,从能值投入与经济产出等方面对系统耦合情况进行评价。并以研究结果为依据,提出优化耕地易地占补平衡制度的相应对策。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耕地占补平衡远程耦合是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对土地资源在空间、产业的配置过程中产生关系与影响的过程。远程耦合系统是在制度实施过程中土地资源在异地空间、甚至是产业之间的调配,远距离上产生关系与功能的集合。远程耦合系统主要由系统、流、代理、原因及影响五个要素构成,具有层次性、非线性、结构复杂性、动态性与区域性特征。以行为偏好主体划分耕地易地占补平衡远程耦合系统的驱动类型,可分为需求引致型、供给推动型和资源协同型。(2)远程耦合的过程是农用地整治区与建设用地区在工程建设与土地利用两个阶段形成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的循环,在远距离上传递且交换经济、社会、生态及文化等价值。物质流包含建筑物料、生产物料、农作物、产品等;能量流包含农药、化肥等形式存在的有机能、无机能等;信息流是与土地利用行为相关的管理制度、政策信息、科学技术等。经济价值包括建设用地与农用地产值;社会价值包括保障粮食安全、发挥耕地社会保障功能等;生态价值包括保护耕地资源、湿地气候调节;文化价值包括传承农耕文化等。(3)基于耦合系统中流的循环模式与功能价值显化过程,可从能量投入与经济效益产出两个方面实现对系统耦合情况的评价。以研究区为例,从能量投入情况来看,在系统周期中,农用地区域能值总投入约为建设用地区域能值总投入的2.93倍。其中工程建设阶段建设用地区域较农用地区域的能值投入大,为农用地区域的6.40倍;土地利用阶段农用地区域较建设用地区域的能值投入大,为建设用地区域的4.17倍。从单位能值效益来看,远程耦合系统的单位能值效益为6.80×10-13元/sej。其中建设用地区域的单位能值效益远高于农用地区域,分别为2.67×10-12元/sej、3.20×10-15元/sej。从能值置换的价格来看,通过耕地易地占补平衡制度的实施,系统提升了 101.47%的单位能值效益,其中建设用地提升了 48.68%的单位能值效益。
其他文献
企业现金持有行为的影响因素是学术界重点关注的问题,本文开创性地从央行预期管理角度展开对企业现金持有行为的研究。预期管理主要是从策略层面,通过言辞沟通等形式对外披露将来要执行的政策以及目标,改变公众原先的信息集,进而引导公众预期。企业现金持有具有预防性动机和权衡动机,企业管理层将充分利用预期来调整企业现金持有水平。同时,企业预防性动机的程度大小又与企业融资约束有关,因此,央行沟通、实际行为以及融资约
学位
股权分置改革后,市场进入了全流通时代,大股东在二级市场的减持套现开始成为新的资本利得方式,并愈演愈烈。其中15年乐视网大股东25亿的减持及17年分众传媒两大股东超150亿的减持引发较大关注,两家公司后续经营业绩均出现了较大下滑,引发思考:重要股东的减持行为似乎预示着企业经营前景出现了问题,作为内部人,大股东可能对企业的价值判断更具优势,大股东基于信息优势作出的减持可能对中小股东权益造成极大损害。现
学位
18世纪中期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社会财富经历了数次飞跃,同时,也产生了前所未有的环境污染和生态退化问题。面临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两难选择,中国近年来探索向高质量发展转变之路。试图减少污染保护环境,环境规制政策的制定和实施非常重要。以“波特假说”为代表的创新补偿理论认为,环境规制不只是推高企业非生产性支出,还会刺激科研投入和企业创新,通过技术进步影响经济增长。本文基于当前环境污染加剧的现实问题,在环境
学位
随着人们生态环境的逐渐恶化,人们逐渐意识到气候变暖的严重性,而导致气候变暖的最大成因是温室气体排放量过大。在各种温室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增温贡献超过60%,所以二氧化碳的排放是引起气候变暖的重要因素。我们有必要对碳排放量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从而更好地研究这些影响因素如何影响碳排放量,更有侧重地进行节能减排。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这一共同的目标,各国政府多次召开世界气候峰会,达成《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学位
表面等离激元共振(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SPR)由于其高灵敏度,高通量,实时检测且具有成像能力等优点已成为表征和量化纳米颗粒及分子间相互作用的无标记检测技术的标志。在过去20年的发展中,SPR技术吸引了很多相关学者的关注。该技术已经实现商业化,用于成像各种表面,但尚未用于探测电子隧穿现象(Electron Tunneling,ET)。目前为了研究ET过程,传统的电化学
学位
由于具有软硬段的可设计性和可调控性,聚氨酯材料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内,阻尼材料就是其中重要的一项。从阻尼机理出发,讨论聚氨酯分子结构以及相结构对阻尼性能的影响,对于提高聚氨酯阻尼材料性能具有重要意义。除此之外,选用成本低廉的原料以及简易的生产工艺对工业化大生产也具有重要实际意义。本文主要通过动态力学分析(DMA)研究了线性异氰酸酯基聚氨酯材料以及交联型聚氨酯材料阻尼性能的影响因素具体工作内容如下。
学位
在区域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同城化地区正逐渐成为区域竞争的重要单元载体和区域协调的典型地区。在各类要素流动密切的同城化地区,其城市间关系如何,同城化发展到何种进程以及哪些因素影响了同城化进程都是备受关注的话题。本研究围绕同城化地区城际要素流分析,首先通过构建综合人口流、经济流与信息流等多要素流视角下的“同城化联系指数”评价模型,从城际间关系的紧密程度对我国18个同城化热点地区的发展进程进行定量测度与评
学位
全球化学品种类繁多,且新型化学品数目增长迅速。然而,传统的体内毒性测试方法成本高效率低,大量化学品缺乏毒性测试数据,这是当前化学品风险管理面临的主要难题。化学品风险评估与管理亟需基于致毒机制的毒性预测方法。近年来快速发展的替代测试方法,如体外测试、组学等,可提供化学品致毒的分子机制信息。但如何整合已有的高通量测试数据,建立系统的计算方法,实现对化学品毒性准确预测的研究仍非常缺乏。美国环保署(USE
学位
森林地上牛物量是研究全球气候变化、森林可持续经营和生态系统生态功能的重要指标,与全球碳循环、土壤养分分配、燃料积累和陆地生态系统中的栖息地环境等许多重要组成部分有关。近年来,随着技术的发展,遥感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估算森林AGB,但是AGB的遥感估算结果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本文选取内蒙古市大兴安岭林区作为研究区,进行基于光学和LiDAR遥感数据的森林AGB估算研究。四尺度几何光学模型能够模拟林冠结
学位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是影响气候与全球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在全球环境变化和可持续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早在6000多年前中国就出现了早期城市,随着工业革命和科学技术的提升,早期传统城市不断发展并向现代城市转型,伴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口的迅速增长以及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建设用地逐渐成为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之一,并且成为土地利用变化的主导特征。历史时期LUCC研究是当前全球LUCC研究中的重要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