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话语作为一种实践活动,话语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和师生关系。小学教师面对身心尚未成熟的学生,话语有自身的特性,教师要用一种言说的活动达到教育的目的,这就需要拥有较强的话语能力。有魅力的教师话语是教育性与审美性的高度融合,即能够发挥话语的审美价值吸引学生,使学生在话语活动中获得某种教育意义。教师话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梳理了国内外有关教师话语的研究文献,已有研究中的诸多空白和教师话语发展面临的困境引起笔者的忧虑与思考,进而确立了本研究的视角、方法和思路。教育叙事藉由教师的“声音”呈现教育的真实,本研究用叙事的方法,以一位小学熟手数学教师Z老师为合作对象,深入她的日常教学生活,对Z老师的教育故事建构了一个纵横向交叉的分析框架:纵向以时间为界,追踪了Z老师学生生涯、教师教育、职后成长各阶段的话语水平成长轨迹;横向分析了教学话语、教导话语、日常话语这三类话语在各阶段的发展状况,对话语生态的呈现进行分析,全面地展示一线优秀教师话语魅力生成的动态过程。从Z老师的成长经历可知,教师话语魅力生成受诸多因素影响。一方面,学生生活经历、专业发展动力、实践经验、个性特征这些内部因素主导着Z老师话语水平发展的速度和高度;另一方面,实习培训、他人示范、学校文化环境等外部因素在Z老师话语发展过程中也起了促进作用。总的来说,教师话语的魅力生成是艺术养成的过程,是长期修炼并非一蹴而就的,大体可分为三步:第一步,需要丰富的话语实践经验;第二步,关键在于对话语经验的反思,并生成自我话语信念;第三步,回归实践,在实践中升华,力求达到语含新意,话留馨香的境界。教师要让自己的话语从有效到高效,最终达到有魅力的水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第一,通过广泛阅读,更新话语认知,树立话语信念。第二,悦纳自己,重视教师情感重塑,增强话语的情感性。第三,利用语调变化、体态语修养来训练话语技能。第四,在实践探索和反思中提高话语机智水平。第五,依据自己的性格特征缔造自我话语风格,陶冶话语品质。提高小学教师的话语水平,既是职业特点的内在要求,也是提高专业素养的重要步骤,作为教育者,应自觉锤炼自身话语魅力,促进话语教育性与审美性的完美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