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人际取向人格特质:来自ERP的证据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nxy5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人格动力学出发,经典人格理论认为人格动力在于人的内部,也就是说一个人的意图、思想、愿望或目标是理解人的行为的根本,据此提出了内省人格理论。上世纪80年代起,部分华人心理学家开始认为人格动力并不完全来源于人的内部,也来自人际关系或社会关系,据此提出了人际人格理论。目前,有关内省人格特质在神经生理层面有不少实证研究,而人际取向人格特质研究的神经生理研究相对不足。少有的人际取向人格特质的研究采用词汇学假设,也并未找到相关证据。本研究依据语言与情境加工理论,并采用情境图片的方式,进一步探索人际取向人格特质的神经生理证据。本研究假设人际取向高分组与低分组被试对人际互动图片的反应存在差异。“人际取向人格特质”概念从外而内属于人的特征、心理特征(人格)这两个层次。因此,实验也应该分为两个层次:首先“人的特征”概念上包含着知觉特征,因此要排除人物知觉层面的影响。实验一采用的是身体图片和人际图片条件下的判断实验,试图发现高低人际取向被试对人际图片的ERP成分存在差异,且对身体图片的ERP成分不存在差异。其次“心理特征”概念上包含着内省人格特质,因此要排除内省人格特质的影响。实验二研究采用的是单人、人际图片条件下的判断实验,试图发现高低人际取向被试对人际图片的ERP成分存在差异,且对单人图片的ERP成分不存在差异。本研究选取《跨文化(中国人)个性测量表》中的人际取向人格特质分量表,(人情、和谐、亲情、人际触觉)在上海两所大学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中施测,并从中筛选出高分组(12人)、低分组(10人)进行下一步实验研究。在实验一中,被试需判断探测词能否形容人际图片和身体图片中的人物特质或特征,假设一为高低人际取向的被试只在在人际图片条件下LPC波幅有差异,在身体图片条件下无差异;在实验二中,被试需判断探测词能否形容人际图片和单人图片中的人物特质,假设二为高低人际取向被试只在人际图片条件下LPC波幅有差异,在单人图片条件下无差异。实验记录个体在进行判断任务时的脑电指标以及反应时、正确率情况。结果发现:(1)实验一中,在人际图片条件下人际取向高分组被试的LPC波幅大于低分组被试的,且发现这两类群体的差异主要体现在额区和中央区;而在身体特征图片条件下两组被试的LPC波幅无差异,也无脑区差异。因此,实验一排除了人物知觉特征对人际取向人格特质的影响。(2)实验二中,无论在人际图片还是单人图片条件下高分组被试LPC波幅均大于低分组被试的,且这两类群体的差异主要体现在额区。这可能的理由是人际取向概念上包含了对他人内心感受的关注和理解,而对单人图片人格特质的判断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被试对他人内心世界的解读,因此高、低人际取向个体对单人图片反映存在差异。本研究通过高低人际取向被试对情景图片LPC成分反映的不同,一定程度上证明了人际取向人格特质的存在。研究结果说明高低人际取向个体间的差异可能体现在解读他人及互动多人心理的注意资源分配和唤醒度上。
其他文献
聚乳酸作为一种新型材料,具有优良的物理性能、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及生物降解性,因而被广泛地应用于日用、医用等领域。对聚乳酸的生产技术、应用进行了论述,对聚乳酸行业的发
<正>从全球范围看,新西兰是最早在整个政府会计系统中进行全面改革的国家。该国政府会计改革采用多管齐下的方法,包括各项法案的配合、权责发生制的引入、成本管理系统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