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阐释学视野中的译者主体性问题

来源 :西南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pingaaa3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任何翻译都离不开理解,阐释学对翻译的意义不言而喻。近些年来,阐释学在翻译理论中的地位与日俱增,在翻译学界出现了一个新的术语——翻译阐释学。它的出现为我们研究译本提供了新的方向,本文就将在此基础上展开论述。在理论展开之前,本文先对翻译阐释学的发展史作一简单回顾,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一新的研究方向并非无本之木,而是自始至终根植于翻译过程之中。译者的主体性则是翻译阐释学的重要课题。本文将选取三个译者主体性在翻译过程中的表现,即“前理解”,“视域融合”和“创造性”,作为理论基础。老子和《道德经》一直以来都是德国汉学家和翻译家研究及阐释的重要对象。在众多《道德经》德译本之中,卫礼贤译本的影响力经久不衰。卫礼贤作为一名译者,他在理解及翻译《道德经》过程中表现出尤为典型的主体性。因而本文将《道德经》卫礼贤译本选为分析文本。第五章节是本文的重点。这一章将结合之前所述理论,分别从“前理解”,“视域融合”和“创造性”三个方面分析卫礼贤译本中多处体现的译者主体性。本文通过对卫礼贤道德经译本的分析,期待达到以下结论:在传统翻译理论中被忽视的译者作为翻译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在翻译的各个环节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译者的主体性便是其作用的集中体现,也是影响译著质量的关键。与此同时,译者的主体性研究也为我们从新的角度分析经典译本提供了可能性。
其他文献
在信息时代,新媒体行业呈现出迅猛发展的态势,传统的电视节目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并且在新媒体的巨大冲击之下,电视天气预报业务也出现了一定的危机.为了在当今这个数字媒体技
卢梭、洛克等人的社会契约思想在西方源远流长,影响深远。它以自由、平等、人权为核心,影响着话方宪政的产生、发展。本文从社会契约思想及其与西方宪政的关系人手,结合我国宪政
《红楼梦》是中国文化的集大成者,是中国历史上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红楼梦》在英语世界的翻译已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历程,共出现了十一种洋洋大观的译本,成为中国文学英译史
在我国扶贫工作已经成为推动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一项重大事业,现阶段,我国经济虽然保持高速发展,但地区之间发展的不平衡性,分配制度的不健全等因素促使贫困差距也越拉越大。坚持实施金融扶贫战略,是要确保我国在2020年能实现所有贫困人口脱贫,顺利完成十三五规划。当前,我国金融扶贫工作步入新的发展阶段,促进贫困地区经济的发展,彻底消灭解决贫困人口已上升为国家战略高度。我国一直致力于金融扶贫方面的工作,金融
以大跨度钢拱桥广州市新光大桥为工程背景,首先介绍了该桥梁长期健康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建设过程,然后对该健康监测系统运行至今的实测数据进行展示与总结。新光大桥健康监测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