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了解患者感知的医疗服务质量的分布特征,分析医院的特征(随环境变化)和患者的就诊相关经历(随时间变化)对其医疗服务质量评价的影响,为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提供实证依据和建议。
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在2014年7月至2015年4月期间对全国7个省/直辖市的77家公立医院的528家科室的7267名住院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测量的医院特征包括其等级(二级或三级医院)、类型(综合医院或中医院)、教学医院(教学或非教学医院)以及医生(护士)-病床比。测量的就诊相关经历包括目前已住院的时间(天),既往住院次数及本次选择就诊医院的方式(是否看宣传广告、是否有亲戚朋友推荐)。患者感知的医疗服务质量包括医生、护士及医院组织三个维度共11个条目,其中医生和护士维度均包括其与患者的沟通、需求回应、情绪关注、参与决策4个条目;医院组织维度包括环境清洁,环境安静和检查的便利性3个条目。分析方法包括描述性分析、t检验、方差分析、?2检验、线性回归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通过百分制转化后,总体上,患者感知的医疗服务质量评分为71.91%, 95%CI:71.56%-72.26%;三个维度中护士维度的评分最高(75.10%,95%CI:74.70%-75.49%),其次是医生维度(71.21%,95%CI:70.79%-71.64%),再其次是医院组织维度(69.42%,95%CI:69.01%-69.84%)。在医生和护士维度的4个条目中,评价很好(李克特评分为5)的占比最低的都是参与决策(分别为24.92%和 28.20%),医院提供维度最低的是检查的便利性(18.26%)。在不同地区比较中,华东地区患者服务评价最高(74.30%,95%CI:73.64%-74.95%),而中部地区最低(68.96%,95%CI:68.13%-69.79%)。
与单因素分析结果基本一致,多因素回归结果显示:在医院特征中,医院等级与患者感知的医院总体医疗服务质量是最密切相关的,二级医院的医疗服务质量评价低于三级医院(β=1.46,95%CI:0.28-2.64),而与医院性质、教学医院、医生-病床比、护士-病床比等其他医院特征无明显统计学意义。
在就诊相关经历中,已住院时间长短和住院次数(时间变化)与患者感知的医疗服务质量评分之间均具有“√”形(非U形)剂量-反应曲线关系(即评分在初始时比较高,然后下降,之后反弹升高且高于初始的评分);选择就诊医院的方式中看宣传广告的评分显著低于没看宣传广告的评分(β=-1.20,95%CI:-2.37- -0.04 );有亲戚朋友推荐的评分显著高于无亲戚朋友推荐的评分(β=1.02 , 95%CI:0.27-1.77)。
结论:患者感知的医疗服务质量整体水平不高,特别是医院组织维度;患者感知的医疗服务质量与医院等级的相关性揭示医疗服务质量的患者主观感知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其客观性。患者感知的医疗服务质量与其时间变化的“√”形剂量-反应曲线可能有助于医疗服务提供者和管理者合理设置患者满意度评估的时间。患者感知的医疗服务质量与医院的宣传广告之间的负相关及其与患者亲戚朋友的推荐(口碑)之间的正相关,可为医护人员及管理者提供重要的行动指导。
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在2014年7月至2015年4月期间对全国7个省/直辖市的77家公立医院的528家科室的7267名住院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测量的医院特征包括其等级(二级或三级医院)、类型(综合医院或中医院)、教学医院(教学或非教学医院)以及医生(护士)-病床比。测量的就诊相关经历包括目前已住院的时间(天),既往住院次数及本次选择就诊医院的方式(是否看宣传广告、是否有亲戚朋友推荐)。患者感知的医疗服务质量包括医生、护士及医院组织三个维度共11个条目,其中医生和护士维度均包括其与患者的沟通、需求回应、情绪关注、参与决策4个条目;医院组织维度包括环境清洁,环境安静和检查的便利性3个条目。分析方法包括描述性分析、t检验、方差分析、?2检验、线性回归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通过百分制转化后,总体上,患者感知的医疗服务质量评分为71.91%, 95%CI:71.56%-72.26%;三个维度中护士维度的评分最高(75.10%,95%CI:74.70%-75.49%),其次是医生维度(71.21%,95%CI:70.79%-71.64%),再其次是医院组织维度(69.42%,95%CI:69.01%-69.84%)。在医生和护士维度的4个条目中,评价很好(李克特评分为5)的占比最低的都是参与决策(分别为24.92%和 28.20%),医院提供维度最低的是检查的便利性(18.26%)。在不同地区比较中,华东地区患者服务评价最高(74.30%,95%CI:73.64%-74.95%),而中部地区最低(68.96%,95%CI:68.13%-69.79%)。
与单因素分析结果基本一致,多因素回归结果显示:在医院特征中,医院等级与患者感知的医院总体医疗服务质量是最密切相关的,二级医院的医疗服务质量评价低于三级医院(β=1.46,95%CI:0.28-2.64),而与医院性质、教学医院、医生-病床比、护士-病床比等其他医院特征无明显统计学意义。
在就诊相关经历中,已住院时间长短和住院次数(时间变化)与患者感知的医疗服务质量评分之间均具有“√”形(非U形)剂量-反应曲线关系(即评分在初始时比较高,然后下降,之后反弹升高且高于初始的评分);选择就诊医院的方式中看宣传广告的评分显著低于没看宣传广告的评分(β=-1.20,95%CI:-2.37- -0.04 );有亲戚朋友推荐的评分显著高于无亲戚朋友推荐的评分(β=1.02 , 95%CI:0.27-1.77)。
结论:患者感知的医疗服务质量整体水平不高,特别是医院组织维度;患者感知的医疗服务质量与医院等级的相关性揭示医疗服务质量的患者主观感知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其客观性。患者感知的医疗服务质量与其时间变化的“√”形剂量-反应曲线可能有助于医疗服务提供者和管理者合理设置患者满意度评估的时间。患者感知的医疗服务质量与医院的宣传广告之间的负相关及其与患者亲戚朋友的推荐(口碑)之间的正相关,可为医护人员及管理者提供重要的行动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