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地区猪链球菌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及分离株的特性分析

来源 :南京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gqiulongx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猪链球菌(Streptococcus suis, SS)是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病病原,是链球菌属。按荚膜抗原的特性,目前分为35个血清型(1-34型和1/2型),其中1型、2型(1/2型)、7型、9型的致病力最强。SS呈世界性流行,对养猪行业和公共卫生安全造成重大的威胁。SS可以致猪败血症、脑膜炎、关节炎等症状,SS2还致人败血症、脑膜炎、肺炎等。对于猪链球菌的致病机理研究的还不是很清楚,发现与许多毒力因子有关系。根据致病的强弱,SS可分为强毒株、弱毒株和无毒株,目前对ss毒性强弱的判定还没有标准,动物实验还是行之有效的方法。本实验对广东省地区的流行株进行了研究,具体如下。1.广东地区猪群中猪链球菌的分离鉴定与分析2007年9月-2008年9月,从广东省各地40多个猪场和2个屠宰场采集猪的肺、肝、心血、脾、淋巴结、扁桃体等器官,在发病猪群中采集187头份病猪的591份病料,屠宰猪群中采集193份扁桃体,202份鼻拭子样品。细菌分离培养后,用PCR方法鉴定SS,对分离到的菌株做1型(或14型)、2型(或1/2型)、7型、9型的血清型做PCR鉴定。发病猪群中72份(38.2%)样品检出SS阳性,其中61份(32.6%)分离得到SS 111株;屠宰猪群中,扁桃体样品检测到28份(14.51%),分离菌株18株(9.3%),鼻拭子样品仅检测到1株阳性,未分离到细菌。血清型鉴定发现发病猪群中39株(36.0%)为SS2型,2株为SS9型(1.8%)未定型为70株(63.2%);扁桃体样品中,6株(33.3%)检测为SS2型,1株为SS7型(5.6%),11株(61.1%)为未定型。分析表明:SS在广东地区比较流行,其中以2型为主,但有63.2%无法定型,且有血清型混合感染或者同其他疾病混合发生的现象,表明广东地区SS流行复杂,防控需要采取多种措施,才可能有效预防。2.猪链球菌分离株主要毒力因子分布特征依据本实验室建立方法,对猪链球菌7种主要毒力因子进行检测,包括溶菌酶释放因子(mrp)、胞外因子(efp)、溶血素(sly)、纤连蛋白/血纤蛋白原结合蛋白(fbps)、三磷酸甘油醛脱氢酶(gapdh)、谷氨酸脱氢酶(gdh)和毒力相关序列orf2,并合成4种新发现的潜在毒力因子引物,包括38KD-Protein、Sao蛋白、精氨酸脱亚氨酸酶(ads)、次黄嘌呤核苷酸脱氢酶(impdh)对分离菌株检测。检测结果表明,SS2含有的毒力因子最多,有10种及以上毒力因子的菌株是37株,占82.2%,以cps2/gdh+/sly+/ef+/mrp+/fbps+/gadph+/orf2+/38kD-pr+/impdh+/ads+/sao+基因型为主。2株SS9缺失sly、矿和mrp等主要的毒力因子。1株SS7基因型为cps7/gdh+/sly-/ef-/mrp+/fbps+/gadph+/orf2+/38kD-pr+/impdh-/ads-/sao+。未定型菌株的毒力因子缺失严重,主要含有gdh、gapdh、orf2、38kD-pr、ads毒力因子。3.猪链球菌分离株的生化特性与药物敏感性用微量发酵管法分析18株屠宰猪群分离株和60株发病猪群分离株的生化特性,实验结果发现,猪链球菌易发酵葡萄糖、蔗糖、海藻糖等,对无机盐类等物质不发生发酵反应。结果显示不同地区的菌株的生化特性略有不同。用药敏纸片法检测45株扁桃体分离株和56株发病猪群分离株分析对药物的敏感情况。实验结果表明,80.4%菌株对头孢唑啉和阿莫西林等药敏感,44.4%菌株对乙酰螺旋霉素、氟本尼考、氧氟沙星等中度敏感。62.5%以上的菌株对大环内酯类和四环素类等不敏感。不同地区的菌株对不同药物的敏感度有较大差异,而相同地区的菌株对药物的敏感性差异不大。4.猪链球菌2型免疫抑制小鼠感染模型的初步建立选用18-20g,雄性昆明小鼠,按80mg/kg剂量腹腔注射环磷酰胺,连续注射3d,建立免疫抑制模型。检测江苏分离株HA9801对免疫抑制小鼠的半数致死量(LD50)将小鼠分为7组(A、B、C、D、E、免疫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每组6只小鼠,A-E组,分别注射5×107、1.6×107、5×106、1.6×106、5×105cfu,用Reed-Muench法计算小鼠的LD50,为4.9×106cfu。选择3株流行病学背景不同的菌株A070、A107、ZQ-3,A070和A107为临床发病猪分离株,ZQ-3为屠宰猪群分离株,以HA9801株对免疫抑制小鼠的LD50的剂量,检测其对免疫抑制小鼠的致病性。攻毒之后的小鼠,表现出精神萎靡,厌食,被毛粗乱。剖检病变明显,大脑充血、出血,肝、肺、心等充血、淤血,有的肠道充血、鼓气。在肺、肝、心、脑等多个器官分离到病原。试验结果显示A070对小鼠的致死率为50%,A107对小鼠的致死率为30%,ZQ-3对小鼠的致死率为25%,试验结果表明了免疫抑制小鼠对猪链球菌致病性敏感,能成功复制出病变,较好的区分出菌株毒性的强弱。
其他文献
摘 要: 自新课标颁布以来,高中历史课程在新的理念指导下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培养,这对于美化学生的心灵、塑造学生完善的人格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受传统教育体制的影响,部分高中历史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仍然没找到一个合理的切入点把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一目标落实。根据这一现状,促进这一目标的有效落实既是重点又是难点,需要多方合力、共同努力去探索科学合理的路径。  关键词: 高中历
摘 要: 在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下,学生在学习中往往处于被动接受的学习状态,缺乏学习知识的主动性、自觉性和探究性。因此,在中学新课程标准实施的新形势下,教师要引导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学会“探究性学习”, 从而提高政治学科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 中学思想政治教学 教学有效性 主动学习 探究性    当前,在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下,学生在学习中往往处于被动接受的学习状态,缺乏学习知识的主动性、自
摘 要: 提高历史教学水平,记忆力是重要的一环。中学历史教学的一个基本要求就是记忆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 农村初中 历史教学 记忆力 培养    中考历史虽然随着这几年的改革实行了开卷考试,但历史知识纷繁芜杂,千头万绪,涉及面广,内容丰富,考生如果没有储备足够的知识,解答灵活开放的试题是很困难的。 提高历史教学水平,记忆力是重要的一环。因为中学历史教学的一个基本要求就是记忆能力的培养,一方面许多
摘 要: 如何有效地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决定了学生的素质发展情况和实际的教学成果。教材中的范例、课外资源和学生身上蕴涵的主体资源是教师进行开发和利用的重要课程资源。  关键词: 历史课程资源 开发 利用    有效地利用开发课程资源,是教师创造性的标志,是促进教师自身成长的主要途径。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直接影响着学生的素质发展,有利于优化学生学习活动的方式。如果不注意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没有课
中学思想政治课必须克服以讲为主的模式,倡导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选择适当的教学模式,以提高教学实效,这是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的重大课题。经过几年的实践,我们探索出导学式教学模式,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实践证明,导学式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参与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育教学的效率,实现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有着重要作用。  一、问题的提出  中学思想政治课是对中学生比
摘 要: 体验是生命的活动、心灵的感受。体验学习是在素质教育大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教育思想,它充分展示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师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中,在体验中思考,在思考中创造,在创造中发展。本文主要从新课程的理念出发,初步分析了体验性学习的特点,然后根据体验性学习的特点,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兴趣激发学生的体验,通过情境设置引导学生的体验,通过知识学习积累学生的体验,通过审
摘 要: 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历史教育工作者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时,理顺创新教学过程中的某些关系,有助于创新教学方式的具体实施。应理顺的关系有:长短程能力的关系;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教学手段的关系;内容与形式的关系;课内与课外的关系。在理顺这四个关系的同时,还应做好课内与课外的关系处理工作。  关键词: 初中历史教学 创新精神 课内外关系    在新课程下,传统的教学模式已无法适应时代的需要,创新是教
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简称单增李斯特菌)是引起人类李斯特菌病(listeriosis)的重要食源性病原菌。目前单增李斯特菌已经受到世界各国卫生部门和食
首先,从人口与就业、经济发展、基础设施、社会发展、对外开放等方面选取42个指标,构建了非洲国家投资环境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接着采用熵权法对非洲52个国家的投资环境进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