啤酒酵母对高浓酿造条件的耐受性研究

来源 :大连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HBFQYD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啤酒高浓酿造不但能够降低能耗与成本,同时也能提高啤酒的淡爽度,因此高浓酿造已成为重要的研究方向。本文从高浓酿造(20°P)菌种筛选、不同浓度发酵,二次发酵以及蛋白组学分析四个方面对高浓酿造的酵母耐受性进行探索。首先测定了六种啤酒酵母高浓发酵的菌体干重、CO2失重、表观发酵度、主要可发酵性糖含量(葡萄糖、麦芽糖、麦芽三糖)变化、风味物质及乙醇含量等发酵性能。发现不同菌株在不同的方面各有优劣,综合比较下,Bw34/70发酵性能较好,发酵度可达95.96%,糖代谢完全,高浓耐受性较好,而且该菌株的全基因组测序已完成,为方便后续蛋白组学分析实验,故选择Bw34/70作为后续实验菌株。将初始麦汁浓度分别设定为12°P、12+8°P、16+4°P、20°P,分别测定发酵性能,发现高浓发酵会延长酵母的生长周期,对发酵性能有一定抑制作用,对糖类尤其是麦芽糖的利用时间延迟,某些风味物质的含量降低。相同麦汁浓度氮源含量不同其发酵性能也存在差异,16+4°P的菌体干重10.907g/L,CO2失重10.47g,发酵度90%以上,发酵性能最佳。通过在稳定期添加碳源、氮源比较二次发酵的发酵性能的改善,发现二次添加碳源后,生物量和发酵程度略低于高浓发酵,CO2失重与高浓发酵一致,某些风味物质的含量也得到提高,但是对麦汁中的主要糖类的利用影响不大。整体上二次添加氮源对酵母发酵性能的影响小于二次添加碳源的影响,其中酵母缓慢利用型的组氨酸的效果最佳,酵母快速利用型的谷氨酸和后期利用型的苯丙氨酸在本实验中的影响较小。采用双向电泳技术对酵母对数期及稳定期的胞内总蛋白进行分析,选取代表性的蛋白质点测序,并优化了蛋白提取方法。最终采用氧化锆珠破碎,加入蛋白酶抑制剂PMSF降低蛋白的损失,并采取试剂盒法进行蛋白提取。经分析发现,无论是对数期还是稳定期,高浓发酵的酵母蛋白质点多为下调甚至消失。质谱检测三个代表蛋白,其功能分别与代谢途径和细胞衰亡有关。说明高浓环境下酵母为抵抗高渗透压高乙醇,可能会抑制某些胞内蛋白尤其是代谢途径的某些酶类的合成,从而造成发酵性能的改变。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以坏死性肉芽肿为病理表现的肺隐球菌病(pulmonary cryptococcosis,PC)的临床、病理及影像学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减少误诊。方法回顾分析28例该类病例临床、病理
晚霜冻害是冬小麦在进入拔节期以后所发生的一种霜冻灾害,当春季冬小麦正常拔节以后,如果原本已经逐渐回升的气温突然大幅度下降,就容易导致冬小麦遭受霜冻灾害,农业生产上将
<正> 昏睡嗜血杆菌病由昏睡嗜血杆菌引起。早在1955年就报道美国科罗拉多州发生了牛的血栓性脑脊膜脑脊髓炎。随后在美国的很多地区、加拿大、德国、意大利、瑞士和英国均有
采取标准化后进行依平均距离的系统聚类分析法对44个高速公路路面雨水径流样本和降雨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水中的有机物大多附着在悬浮颗粒之上,雨水径流中有机物含量和悬浮颗
以我国31个主要城市为研究样本,选取平均气温、平均相对湿度、降水量、日照时数、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以及可吸入颗粒物7个反映生态气候情况的主要指标,借助系统聚类分析法对我
由于油炸食品具有独特的感官特性,食品加工或人们日常生活烹饪食物时常常将油脂加热到很高的温度。油脂在加热过程中会发生氧化裂解反应,生成多种结构类型的挥发性与非挥发性
现有的区间型符号数据的研究大多假定个体在区间内服从均匀分布,实际上往往并非如此.针对该问题,研究了一般分布条件下区间型符号数据的系统聚类方法.阐述了一般分布区间型符
目的 探讨免疫抑制剂霉酚酸酯的活性代谢产物霉酚酸 (MPA)对外周血T淋巴细胞活化、增殖的影响。方法 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以植物血凝素 (PHA)作为刺激剂 ,加或不加免疫
采用超谱M型原子发射光谱仪对配制的CD40、CF40柴油机油、液压油油样进行分析。以该数据为样本,使用系统聚类法(类平均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分别进行元素聚类分析和样本聚类分析。
蛋白质分子进化规律研究是分子进化研究的重点,对揭示生命起源与进化机制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已知空间结构及物种信息的单绕蛋白,利用结构比对信息,构建了不同层次单绕样本系统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