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站在全球各地区工业化发展的历史角度,和城镇化发展的历史角度,来纵观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关系问题,可以发现两者之间具有相互促进和相互制约以及相互依赖的关系。一般来说,我们传统的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关系理念是,工业化与城镇化是独立的个体,各自发展,而并没有考虑两者的交集。在发达国家的经济水平,已经发展到从工业化过度到新型工业化,从城镇化过度到新型城镇化,在此世界发展现况的基础上,我国政府提出要走“四化”协调发展道路。在2013年,当今政府又提出了新的发展战略,即“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中部六个省份恰好处在“一带一路”这个全球战略的重要位置,我们应该抓住时机,努力建立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的良好关系,大力发展经济。通过对其他学者们已有的相关文献的借鉴和总结,构建了含有33个能够反映新型工业化水平的指标体系和含有22个能够反映新型城镇化水平的指标体系,数据主要来源于2006年-2015年的《中国统计年鉴》、2006年-2015年的中部六省的各省份的统计年鉴,最后收集整理了从2005年-2014年10年的所有指标的数据,在众多计量方法中,选取了一个最贴切该样本数据的方法,即通过主成分分析方法对中部六省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水平进行测度分析,结果是河南省和湖北省在六个省份中发展水平最高,不分伯仲,不管是新型工业化水平还是新型城镇化水平。除了河南省以外的山西省、安徽省、江西省和湖南省的新型城镇化水平和新型工业化水平都相差不大,呈现你追我赶的态势。在主因子分析结果的基础上,运用协调度与协调发展度模型对中部六省份地区的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的协调度、协调发展度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六个省份的协调程度都呈现了良好趋势,大致上都由2005年的失衡或者是濒临协调,经过当中几年发展,过度的初级协调、中级协调,发展到2014年的良好协调,这种变好的趋势还是值得研究者们所关注的。在此分析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了改善新型工业化关于新型城镇化协调关系的政策建议:优化产业转型升级、发挥人力资源优势、发展城市群、产城融合发展、改革户籍和收入分配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