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利用串联质谱标签(Tandem mass tags,TMT)蛋白质组学技术分析藿朴夏苓汤治疗胃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igh-grade gastric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HGIN)前后差异表达蛋白,筛选出重要信号通路及潜在靶点;建立HGIN大鼠模型,观察藿朴夏苓汤对HGIN大鼠的治疗效果,并探究其作用机制。为临床广泛应用藿朴夏苓汤逆转HGIN提供更确切的科学依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利用串联质谱标签(Tandem mass tags,TMT)蛋白质组学技术分析藿朴夏苓汤治疗胃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igh-grade gastric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HGIN)前后差异表达蛋白,筛选出重要信号通路及潜在靶点;建立HGIN大鼠模型,观察藿朴夏苓汤对HGIN大鼠的治疗效果,并探究其作用机制。为临床广泛应用藿朴夏苓汤逆转HGIN提供更确切的科学依据和坚实的理论基础。方法:1.收集3例HGIN患者经藿朴夏苓汤治疗前后的胃组织,借助高效液相色谱-质谱(HPLC-MS)平台对两组组织中的蛋白进行TMT标记定量分析,并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鉴定到的差异蛋白,探讨病变阶段效应分子,筛选重要信号通路。2.选取35只6周龄SPF级Wistar大鼠,随机抽取5只大鼠正常饲养作对照,其余30只大鼠均采用以N-甲基-Nˊ-硝基-N-亚硝基胍(n-methyl-n’-nitro-n-nitroso-guanidin,MNNG)为主的复合造模法制备HGIN大鼠模型。具体如下:每日给予200μg/ml的MNNG按5ml/kg/d灌胃,并配合饮食失常(2天饱食、1天禁食),饱食时配合0.3g/kg雷尼替丁和60℃热盐水(浓度为150g/L)混合液按10ml/kg/d灌胃,禁食时配合40%的乙醇按1ml/只灌胃,连续灌胃14周后模型制备结束。分别在造模8、10、12、14周时间节点时随机处死2只大鼠,取胃组织进行病理检测,同时采用免疫组化法(immunohistochemistry,IHC)检测特异性标志物黏蛋白1(mucin 1,MUC1)、尾型同源盒转录因子2(caudal type homeobox2,CDX2)。3.造模结束后给予藿朴夏苓汤的干预治疗,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Control)、模型组(Model)、藿朴夏苓高剂量组(HPXL-H)、藿朴夏苓低剂量组(HPXL-L)和维酶素组(VIT),灌胃治疗8周。4.实验结束后,观察大鼠的一般状态,处死大鼠,取胃窦部组织染色(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染色)后镜下观察各组大鼠胃黏膜的病理改变;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大鼠胃黏膜乳酸脱氢酶A(Lactate dehydrogenase A,LDHA)、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cose transporter 1,GLUT1)、己糖激酶2(Hexokinase 2,HK2)、丙酮酸激酶2(Pyruvate Kinase M2,PKM2)的表达。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和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q PCR)法检测胃黏膜组织PI3K/AKT/m TOR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1.临床应用藿朴夏苓汤治疗HGIN患者并成功逆转,临床疗效显著;2.TMT蛋白质组学分析结果显示共鉴定出4832个蛋白,其中存在差异表达的蛋白有492个,并依据蛋白FDR可信度和在每个样品中表达丰度筛选出差异表达蛋白292个,包括111个上调差异蛋白和181个下调差异蛋白。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代谢通路为主要调控通路,其中糖代谢差异蛋白富集最多;3.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的大鼠胃黏膜MUC1表达降低,CDX2表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与模型组比较,藿朴夏苓高、低剂量组GLUT1、LDHA、PKM2的表达降低,HK2的表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与模型组比较,藿朴夏苓高、低剂量组AKT、PI3K、p-AKT、m TOR和HIF-1α的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与模型组比较,藿朴夏苓高、低剂量组PI3K、AKT、m TOR、HIF-1αm RNA的表达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藿朴夏苓汤可以逆转HGIN,临床疗效显著。2.藿朴夏苓汤可以逆转HGIN大鼠胃黏膜病理学病变,阻断HGIN的恶性进展。3.藿朴夏苓汤可以有效纠正HGIN的糖代谢紊乱,从而达到防治HGIN癌变的目的。4.藿朴夏苓汤通过PI3K/AKT/m TOR信号通路逆转HGIN大鼠胃黏膜病理学病变,阻断胃癌的发生。
其他文献
第一部分河北省结直肠癌筛查情况目的:分析评价2016-2021年度河北省结直肠癌筛查效果。方法:通过问卷调查评估出结直肠癌高危人群,并进一步进行结肠镜检查,汇总2016年11月-2021年4月参加河北省结直肠癌筛查项目人群的基线数据,计算高危率、筛查参与率、病理检查率和阳性病变检出率,并采用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对结直肠癌前病变及结直肠癌检出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20
胃癌是世界范围内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虽然近年来胃癌的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呈下降趋势,但是疾病负担仍然较重。探索胃癌的发病机制,寻找有效的胃癌诊断和治疗靶点对改善胃癌患者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Goosecoid(GSC)是胚胎发育过程中参与细胞极化和迁移的同源异型框(Homeobox)转录因子,具有高度稳定性,是良好的候选生物标志物。本研究中,我们通过分析胃癌RNA-Seq数据发现GSC在胃癌组织中的表
骨髓源性抑制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MDSC)是一组没有完全成熟的细胞,在抑制癌症免疫反应中扮演重要角色,是现阶段肿瘤免疫治疗的研究热点。MDSC水平升高会使患者肿瘤负担加重,导致其免疫治疗反应变差,进而造成生存率降低。MDSC通过控制T细胞的生长发育,诱发肿瘤微环境中抑制免疫反应的细胞形成,比如诱导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
目的:近年来,过敏性疾病发病率逐年上升。血清过敏原特异性IgE(specific IgE,sIgE)检测,目前广泛用于过敏性疾病的诊断中。但常出现假阴性及假阳性结果。本研究旨在分析引起过敏的屋尘螨蛋白组分,并通过分离纯化提高屋尘螨sIgE检测的准确性。方法:1.对2021.01~2022.01就诊于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皮肤科门诊的石家庄市及其周边患有过敏性皮肤疾病且行sIgE检测的患者,进行流行病
目的:早期综合治疗是乳腺癌的主要治疗方向,在综合治疗中化疗又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目前在临床上,治疗乳腺癌最有效、应用最广泛的化疗药物是蒽环类和紫杉类药物,但原发或继发性耐药的产生往往导致治疗失败。QPCT基因是新近发现的一个原癌基因,但其在乳腺癌中的生物学功能目前未见报道。本实验旨在通过研究QPCT基因在乳腺癌细胞中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对多柔比星治疗敏感性的影响,进一步为乳腺癌的分子靶向治疗以及逆转
目的:蒲公英(Taraxacum mongolicum,TRM)作为一种民间广泛应用的传统中药材,现代研究已经揭示了其复杂的化学成分、药理活性和作用机制。特别是近年来,国内外学者有关TRM抗肿瘤和抗菌活性的研究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然而,TRM对骨肉瘤(Osteosarcoma,OS)的作用和分子机制的研究尚无相关报道。本课题运用网络药理学技术探索了蒲公英治疗骨肉瘤的可能性及潜在的作用机制,并以人骨
目的:食管切除加淋巴结清扫是治疗食管癌(esophageal cancer,EC)的主要方法。目前全腔镜食管癌根治术(total minimally invasive esophagectomy,TMIE)的开展越来越普遍。然而,这种术式创伤仍然很大且而且需要颈部吻合,具有较高的颈部吻合口瘘(cervical anastomotic leakage,CAL)发生率。探索降低CAL发生率的吻合方法仍
目的:研究证实,穿透基底膜是肿瘤细胞进行侵袭和转移的第一步,该过程受基底膜各种组成成分的影响。巢蛋白-2(Nidogen-2)是构成基底膜的一种重要细胞外基质蛋白,其与结直肠癌的侵袭及转移的关系尚不清楚。本文通过检测巢蛋白-2在结直肠癌和癌旁正常的粘膜组织中以及在结直肠癌患者和正常人血清中的表达差异,进而探讨巢蛋白-2的表达量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和潜在临床价值。方法:1.采用Trizol
当今社会,日新月异,互联信息技术高速发展,为我们日常生活带来了变化,与此同时,还孕育了不少新鲜事物。随着数字媒体技术越来越发达,网民数量越来越多,传统的视频形式已经无法满足观众对于互动性、个性化、多样性等方面的需求。为了能够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人们开始尝试将互动技术引入到视频领域中,形成了互动视频。互动视频有着让受众无法抗拒的魅力,交互性介入使得影像叙事方式从线性走向非线性,创作方式亦从封闭走向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