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享誉着“临天下”的美誉和“半边天”的传法功用的杨岐派,在宋以后,已经成为我国禅宗甚至海外禅宗的主流,在禅宗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地位和历史影响。研究宋代佛教就必须研究禅宗,研究禅宗就必须研究临济宗,研究临济宗就必须研究杨岐派,而研究杨岐派就必须研究杨岐方会禅师及其法嗣弟子,这是它们之间的内、外在关系。这也是本文研究的缘起,也是价值之所在。论文是通过祖庭和禅法思想这两种路径,以杨岐祖庭杨岐普通寺为背景,研究杨岐祖庭及其杨岐方会禅法思想。通过对杨岐山普通寺的历史沿革、杨岐方会禅法思想及其法嗣弟子的研究法发现:杨岐寺自开山以来就属于禅宗丛林,又经杨岐方会等法嗣弟子“脚跟下”的弘扬,后来成为临济宗杨岐派的正宗发源地,在禅宗史上占据重要的历史地位与现实价值,这是本文第二章所阐述的主要内容。在第三章中,阐述杨岐方会的开悟因缘以及对其出生年和出家地做出考证及分析发现:杨岐方会出于996年,卒于约1049年,出家于潭州道吾山。在前三章的基础上,第四章对杨岐方会及其著名法嗣弟子的禅法思想作了进一步论述,也是文章的核心。比较杨岐方会与临济宗师禅法的异同,来看杨岐方会禅法对临济宗风的保持与发展,说明杨岐方会禅法的独特性。而杨岐方会提出的“立处即真”为顿悟的心性论,并非标新立异的独创,而是对南禅临济宗的继承。通过对杨岐方会所处时代困境的思考,提出的“四一法门”的教学论和“脚跟下”的功夫论,进而扩大为对禅学思想生命的思考。由此了解到杨岐方会禅法特色为开宗立派为后世的法嗣弟子提供的价值与意义。“艺由己立,各自人成”,研究杨岐祖庭文化就是要直面现实,立定脚跟,这就是第五章所要阐述的。“杨岐灯盏明千古”、“脚跟下的思考”是杨岐对现实生活的聚焦,也是直击实践,踏实前行的方式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