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运用构式语法和三个平面语法理论,对搜集的大量与程度构式“V得这么/那么A”及其否定式相关的语料进行了句法、语义和语用三个层面的分析。对现代汉语中“V得这么/那么A”及其否定格式进行详细的归类和描写,并对相关的实例和数据进行解释。文章主要分为以下四个部分:句法层面,对“V得这么/那么A”中的变量“v”和“A”在音节、词汇和两者关系特点进行了分析,进而归纳出变量“V”音节上以单音节为主,少数双音节的特点;词汇上,单音节词为主,但以双音节词出现时词汇多为联合式或动补式。变量“A”音节上呈现出以单音节为主,其次是双音节,同时存在少数的多音节形容词的特点;词汇上,相对性质形容词为主,有少数状态形容词及短语。“V”与“A”构成中补、状中的关系。在句法功能上,“V得这么/那么A”格式能够充当句子成分(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充当分句(解说分句、因果分句、顺承分句)、独立成句。该格式在句中充当谓语成分是最常见的形式。语义层面,对变量“V”和“A”的语义特点进行了分析。把变量“V”的表意类型分成了心理、五官、手部和足部动作、趋向动作、借助工作实施的动作和抽象动作;语义特征方面,以[+动作性][+自主性]和[-动作性][+自主性]动词为主,其次是[-动作性][-自主性]动词。变量“A”从表意类型的角度,分为表程度、数量、情感评价和体貌四类;我们根据数据分析出“A”以中性义词汇为主,其次是积极义和消极义词汇。该构式整体具有主观性和对动作行为进行补充说明的语义特点。语用层面,“V得这么/那么A”格式以陈述句为主,其次是疑问句和感叹句。该构式具有话题说明功能和篇章衔接功能。语体特点则是叙述语体为主,其次是对话语体。总之,该构式表现出了口语化和主观性的语体特点。最后,文章对“V得这么/那么A”中“这么”和“那么”转换机制进行了研究,认为制约其相互转化因素有:词汇意义、否定结构的语义选择和句式表达对词汇选择三个方面的因素。同时,我们也对“V得这么/那么A”的否定式中“不”、“没”的位置对句意在句法功能、主观否定程度上的影响进行了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