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翻译是借助语言在两种不同文化之间进行的动态的交际活动。这个过程不可避免要涉及原作者,译者和译语读者三方的认知活动。由于文化与认知环境的不同,翻译作为一种跨文化交际形式,如果处理不慎,就会导致信息的误传甚至引起原语与译语读者之间在理解上的矛盾。这就需要译者发挥其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的作用。认知科学中的图式理论(schema theory)充分解释了人们如何利用先验背景知识进行信息加工而完成理解目的。这一理论也为处理翻译中的认知差异问题提供了解释依据。本文从图式理论中文化图式(cultural schema)的角度论述了在翻译中不同的文化图式是如何相互影响及相互作用的。文化图式是近年来在中国翻译理论研究中兴起的研究方向。然而大多数研究还处于笼统论述阶段,甚至连文化图式这一概念也依然是模糊的。本文在逻辑分层(Logical Levels)的基础上,对文化图式所包含的各个层面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并讨论了不同层面上的文化图式对翻译过程的影响。本文从研究翻译活动的三个主要视角出发,在阐述他们的特点后指出这三者都没有从译者的内心活动来解释翻译问题,从而引出认知心理学的图式理论,并从文化图式的角度分析了翻译活动的认知本质。通过分析我们发现,翻译并不是解码与编码的单纯相加。而是一个复杂的文化图式的转换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译者首先激活(activate)自身的原语文化图式以帮助对原文的理解,然后在译文中重构原文信息,使译文能够有利于激活译文读者的文化图式,从而达到交流的目的。由于不同的文化形成了不同的文化图式,这就要求译者要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避免误解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