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的巅峰,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百科全书。《红楼梦》全面描写了中国古代上层社会的日常生活,和四大家族的兴衰。小说共塑造了数百位分属不同阶层的人物,作者曹雪芹详细描述了他们的内心世界、行为及人际关系。诗歌抒情言志,语言凝练且具有音乐美,是一种重要的文学体裁。《红楼梦》中的115首诗歌,广泛流传,具有极高的文学和美学价值。《金陵十二钗》判词描写了小说中重要女性角色的性格,甚至预示了她们的人生走向和命运,因此《金陵十二钗》判词对于《红楼梦》全本的研究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红楼梦》在俄罗斯共有两个完整的译本,译者均为B.A.(?)。(?)负责1958年版俄译《红楼梦》的诗歌翻译,1995版诗歌部分的翻译由(?)完成。本论文从诗歌翻译原则出发,对比研究1958年版和1995版俄译《红楼梦》《金陵十二钗》判词翻译情况,并分析两版本差异产生的原因。本文由引言,正文三章,结论和参考文献四个部分组成。绪论阐述了论文的选题缘由、目的,选题理论、实践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本文研究新意,正文第一章介绍了诗歌翻译的信达雅原则和文化顺应理论,第二章以判词中隐藏的姓名信息,和对中华文化的传播为切入点,对比分析了 1958版及1995版俄译诗歌《金陵十二钗》的翻译优劣,第三章从译者个人差异,社会意识形态改变及文化政策进步等方面解释了两版本俄译《金陵十二钗》的差异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