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旨在通过系统考察描绘空间形容词从空间域到抽象域的隐喻映射路径、映射特点和映射过程中出现的不平衡现象,来分析汉语言使用者抽象空间概念形成的过程及汉语言使用者在通过空间隐喻来构造和理解抽象概念时的特点。目前汉语学者对空间词汇问题的研究多局限在方位词和趋向词上,对空间形容词的研究非常有限。关于空间形容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形式研究、隐喻研究、汉外对比研究三个方面,未曾系统全面对空间形容词的语义拓展进行分析。本文的研究主要从两个方面展开。一是系统的观察描写汉语空间形容词每个成员由空间域向目标域的投射。在这一过程中,我们特别关注三个问题。首先是意象图式问题。意象图式在隐喻映射过程中从源域恒定投射到目标域。其次是目标域的区分和层级的限定问题。这直接关系到对源域投射到目标域的观察是否系统和具有概括性。最后是隐喻问题。隐喻映射的过程能够反映汉语言使用者在构建抽象概念的特点。二是从认知角度出发,分析隐喻映射结果差异形成的特点。我们将从个体和系统两个角度来考察。按照原型范畴观,词语的原型意义会对其语义扩展产生直接而深远的影响,因此我们会逐个考察汉语空间形容词的原型意义。隐喻具有系统性,源域的内部结构被系统性地映射到目标域上,我们通过细致考察空间形容词成员的相互关系,进而分析它们在建构抽象概念时的特点。全文由五个章节组成:第一章绪论,选题缘由、研究现状、理论背景、研究思路和方法;第二章对空间形容词进行界定,描绘其基本义和空间义,揭示空间形容词的原型意义;第三章运用意象图式理论对空间形容词意象图式进行了描绘;第四章对目标域的层级进行了划分;第五章首先系统的观察描写空间形容词每个成员向最低层级目标域的投射情况,然后分析隐喻映射不平衡现象,目标域和源域互相选择时的特点。考察后我们发现三个规律:一是空间形容词向一个目标域投射时存在不平衡现象,目标域倾向于选择无标记的空间形容词;二是目标域的不同层级之间对源域的选择有差异,从第二层开始,同一层级中的不同目标域对源域的选择就开始发生变化。从数量上来看,不同层级目标域对源域的选择,从最高层目标域开始向下总体上逐层递减;三是源域在对目标域选择时,将语义相反的空间形容词两两一组考察,发现组与组之间能够投射的目标域存在较大差异。这种选择的差异性受空间形容词自身空间义、目标域自身特性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