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潇湘诗歌研究

来源 :宁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yf19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潇湘”一词首先是作为地理概念出现在中国文学史上的,真正文化意义上的“潇湘”并不是和它的地域义同步调生成的。屈原放逐至沅湘,将当地的神话传说(虞舜、二妃等的神话故事)、民俗以及自然景观融入到诗歌创作中,形成了当时极具浪漫主义色彩的“楚辞”,赋予了“潇湘”深刻的文化内涵;此后又有了迁谪、隐逸、漫游等文化因素的加入,与潇湘的自然景物相交融,日渐积淀,这样一来,“潇湘”不仅在地理版图上显示出了独特的地域色彩,更是在文化内涵层面生成了一批审美意象群——虞舜、二妃、渔父、屈贾、洞庭湖、潇湘水云等,这些意象成为了潇湘文化的强大生命支撑。魏晋南北朝,潇湘因其“不与中国之号谥”,而被时代的群体主流意识——魏晋风骨所忽视,并未形成一定规模的潇湘地域文学创作群体。至“兼容并蓄”的唐代,“潇湘”成为许多文人骚客吟咏的对象。文人们徜徉于潇湘山水风物之间,观赏自然美景,感受着潇湘历史文化,或怡情悦性,或沉闷郁结,皆不免乘兴吟咏,因而形成了独特的唐代潇湘诗歌气象。唐代潇湘诗歌蕴含着一种整体意义上的潇湘“大气象”——历史积淀下来的哀怨、静穆的深厚文化底蕴以及得天独厚的自然风物等元素的巧妙结合,这种“大气象”中又暗含着各异的“小气象”。而“小气象”即唐代潇湘诗歌因各种主客观因素而形成作品主旨不同、风格各异、表现形式有别的诗歌风貌,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非止一端,“心物关系”以及个体情感经验,就是其中很重要的影响因素。虽然潇湘诗歌在唐代形成了一定的“气象”,但在潇湘本土,并未形成强大的湘籍诗人群体,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并未铸就本土潇湘诗歌创作的繁荣。寓湘诗人笔下的潇湘之作却能收放自如、活灵活现。而未涉潇湘诗人笔端的“潇湘”虽别有一番情致,但终是“隔物看花”。本文从文学生发论——“心物关系”这一线索出发,通过对诗歌文本的分析,解读“心物关系”对潇湘诗歌创作的影响。
其他文献
本文以庄禅的时空意识插入研究台湾前行代诗歌的意蕴和技巧,挖掘这些诗歌与传统之间的关系。本文内容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主要阐述庄禅时空意识的主要内涵及其诗学意蕴;第二部分
随着旅游行业的高速发展,顶岗实习在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针对顶岗实习过程中存在的国家政策导向、人才意识不足、人才培养目标不够明确和顶岗实习
尾加压素Ⅱ(urotensinⅡ,UⅡ)是一种强力缩血管活性肽,具有广泛的生物学功能。近年发现,在多种组织器官纤维化的过程中,UⅡ及其受体UT表达上调,参与了组织器官纤维化的发生发展
刘希夷是初唐的一位有相当影响力的诗人,他的乐府歌行诗经历了由初唐到盛唐逐渐被重视的过程。刘诗现存不多,但这些诗歌在体式、内容、风格等方面却有独特之处。他的诗歌既继承
本论文以1962年前后发表的近40篇短篇历史小说为研究对象,试图走进当时的文学背景,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阐释这股“创作热潮”文本之间的差异、价值、局限,以及陈翔鹤的两篇小
<正>2018年9月,我校历史教研组选择了高一一个实验班和三个普通班进行了"高一新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基本状况"的问卷调查。下面这道题意在了解高一学生唯物史观的养成状况:从
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人们对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追求越来越高,在这种发展背景下,社会上的各个领域也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特别是建筑领域,为了满足人们的日常需要,建筑领域出现
为加速推动商分辨率对地观测理论创新、技术创新,培养和发现应用人才,第三届高分遥感图像解译软件竞赛于2019年3月至9月组织举办。
已有的钱锺书研究侧重于其学术著作和小说作品,集中于《管锥编》、《谈艺录》和《围城》等经典著作,对他的散文较为忽视,有些研究也较为零散。本文在参照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
吴彬主要活动于明朝万历年间,因擅长绘画而成为宫廷画师。吴彬作品主要包括:佛教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以及风俗画几个方面,其中以佛教人物画和山水画最为精彩。吴彬是个佛教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