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PA及uPAR在外阴癌中的表达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来源 :河北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agoonz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外阴癌是一种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为0.5%,约占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的3.5%。主要发生在老年妇女。随着国家的老龄化,外阴肿瘤成为一个更为重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以鳞状上皮癌最为多见,约占外阴恶性肿瘤的80-90%,并通过腹股沟浅、腹股沟深、盆腔淋巴结转移。在肿瘤浸润和转移过程中,细胞外基质和基膜的降解是恶性肿瘤浸润和转移的先决条件,肿瘤的浸润和转移是一种不受调控的肿瘤组织取代正常组织的重建过程,在该过程中肿瘤细胞分泌或诱导分泌的蛋白水解酶对细胞外基质的降解是肿瘤组织重建的重要决定条件。因此,肿瘤细胞组织中一些蛋白水解酶的高度表达,目前的研究结果显示:uPA和uPRA在基质和基膜的降解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目的:研究尿激酶型纤溶酶激活物(uPA)及其受体(uPAR)在外阴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寻找其在外阴癌的发生发展及其侵袭转移过程中的规律和对临床的指导意义。   方法: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取30例外阴癌、30例VIN、30例正常上皮组织,通过在石蜡包埋组织中检测uPA、uPAR两种蛋白的表达情况,观察不同外阴组织的表达变化,在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等方面进行对照分析比较其有无差异。   结果:(1)uPA和uPAR在良性及恶性肿瘤中的表达有显着性差异,并随级别呈上升趋势,组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2)分析两种蛋白在正常外阴组织、外阴上皮内瘤变组织及外阴恶性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呈逐渐增强的趋势,其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3)分析两种蛋白表达的变化,发现uPA与uPAR呈明显正相关(r=0.8641)。   结论:uPA、uPAR在正常外阴组织、外阴上皮内瘤变(VIN)、外阴癌的表达渐增强提示它们可能在外阴癌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一定作用;检测组织中uPA、uPAR含量可能对外阴癌的浸润能力、扩散范围、淋巴转移情况及预后估计等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其他文献
中国近代新闻漫画的兴起,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人民大众反帝斗争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据《中国近代新闻史》记载:“早在鸦片战争时期,我国的劳动人民就已经知道运用印刷
目的:腹腔镜的发展虽已有100多年的历史,经历了起步、成熟,并已达到辉煌时代,但在儿外科领域的广泛应用仅是三十余年的历史。随着成像技术和操作器械的不断改进,手术经验的积
目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pidermalgrowthfactorreceptor-tyrosinekinaseinhibitor,EGFR-TKI)被临床证实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lungcancer,NSCLC)中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