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杀手。糖尿病病人拔牙创难以愈合是拔牙术后的主要并发症。血管化困难是糖尿病难愈性创面发生的重要原因。大量研究结果显示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 EPCs)在血管化中起着重要作用。EPCs是内皮细胞的前体细胞,不仅能直接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参与血管发生和修复,还可通过分泌细胞因子改善内皮功能,促进血管新生及创面愈合。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bFGF)在创伤愈合及组织再生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多用于口腔溃疡等创面的治疗。以往实验研究显示,bFGF可显著改善EPCs的体外增殖、迁移等功能。而bFGF是否对糖尿病损害的内皮祖细胞具有同样的作用,尚未见相关研究报道。因此本实验通过对糖尿病大鼠的内皮祖细胞体外分离培养,观察不同浓度的bFGF对糖尿病大鼠内皮祖细胞的作用,为利用bFGF和EPCs治疗糖尿病难愈创面提供理论及实验依据。本实验分为以下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大鼠骨髓和脾脏来源的内皮祖细胞体外分离、培养鉴定及功能检测目的:分别提取大鼠骨髓和脾脏来源的EPCs,比较其生物学特性,为下一步实验EPCs的组织来源选择提供指导。从大鼠骨髓和脾脏内皮祖细胞提取,比较其生物学特性,为下一步的来源EPCs提供指导。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从健康4周龄SD大鼠,获取骨髓和脾脏的单个核细胞,培养7d后,采用细胞膜红色荧光标记的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DiI-ac-LDL)和绿色荧光标记的荆豆凝集素(FITC-UEA-1)染色贴壁细胞鉴定EPCs,对比分析两种EPCs的迁移、黏附和一氧化氮(nitric oxide, NO)分泌能力。结果:体外分离培养得到的骨髓和脾脏来源的EPCs细胞形态基本相似。绝大部分细胞吞噬DiI-ac-LDL和FITC-UEA-1双染为黄色。骨髓来源的EPCs在细胞增殖、迁移、黏附和NO分泌能力方面均显著高于脾脏来源的EPCs。结论:骨髓相对于脾脏,更适宜作为体外分离培养EPCs的组织来源。第二部分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糖尿病大鼠内皮祖细胞增殖、迁移及成血管作用研究目的:观察不同浓度bFGF对糖尿病大鼠骨髓EPCs体外增殖、迁移及成血管功能的影响,为利用bFGF和EPCs治疗糖尿病难愈创面提供理论及实验依据。方法:使用高糖饮食加链脲佐菌素(Streptozocin,STZ)注射的方法诱导形成Ⅱ型糖尿病大鼠模型。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从糖尿病大鼠骨髓获得单个核细胞,培养7d后收集贴壁细胞,DiI-ac-LDL和FITC-UEA-1双吞实验鉴定EPCs。取第1代EPCs,加入不同浓度bFGF (12.5.25.50、100、200ng/mL)培养,MTT法和Matrigel基质胶,Transwell小室检测糖尿病内皮祖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体外血管生成能力的变化。结果:Ⅱ型糖尿病大鼠骨髓来源的单个核细胞绝大部分吞噬DiI-ac-LDL和FITC-UEA-1双染为黄色,鉴定其为EPCs。糖尿病大鼠骨髓EPCs相对于正常大鼠EPCs,其增殖、迁移及体外成血管功能均明显下降。12.5、25、50、100、200ng/mLbFGF均能提高糖尿病大鼠EPCs的增殖和迁移能力,且促进糖尿病大鼠EPCs增殖的最佳浓度为25ng/mL;促进糖尿病大鼠EPCs迁移的最适浓度为50ng/mL。体外Matrigel基质胶上EPCs未形成明显管状结构。结论:Ⅱ型糖尿病大鼠EPCs的增殖、迁移及成血管功能较正常大鼠EPCs明显下降。糖尿病大鼠EPCs增殖和迁移能力在一定浓度的bFGF作用下能够提升,但对体外血管形成能力无明显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