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恶性肿瘤并肺小结节患者的心理状况并探讨手术和化疗的影响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ndle8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介绍:因为目前环境的恶化等原因,恶性肿瘤已经成为常见并且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的重大疾病之一,而且逐渐成为我国城市居民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1]。随着医疗技术以及科技的不断发展、进步,现代医学已经从"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恶性肿瘤与患者心理因素的关系逐渐被重视。经过多次调查统计之后发现,在这些心理因素中,抑郁以及焦虑是病人最常出现的,这两种心理症状被称为病理性情绪反应,一般是因为病人在进行治疗的过程中产生的副作用以及疾病复发或转移所引起的[2]。有学者研究证实,抑郁情绪可是使恶性肿瘤患者的免疫功能受到抑制,能降低疼痛阈值,增加肿瘤恶化的风险,导致生活质量下降,并可使患者的预期生存期下降10到20个百分点,甚至导致有些恶性肿瘤患者的直接死亡原因可能不是肿瘤的恶化,而是抑郁状态造成的[3]。随着恶性肿瘤患者生存期的延长以及高分辨率CT的广泛应用,目前恶性肿瘤合并肺小结节的出现越来越普遍,但目前恶性肿瘤合并肺小结节与心理因素关系的相关报道较少,而且以往其常被视为肿瘤晚期,多采用化疗的治疗方式,近年来有研究显示,恶性肿瘤并多原发肺癌和结核的发病率逐渐升高,也有证据表明外科手术现己不再是肺转移癌的绝对禁忌[4]。两种治疗方式各有利弊,两者对于恶性肿瘤合并肺小结节的疗效也尚无大量数据证实,近来有学者提出,评价肿瘤的治疗方案是否有效的标准,不仅要看经治疗后患者的生存期,还要看是否缓解了患者的症状,改善了生活质量。本文主要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调查恶性肿瘤合并肺小结节患者的心理状况,观察化疗和手术治疗对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短期和长期影响,并结合相关文献内容,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等方面探讨两种治疗方式的疗效。研究对象与方法:选择山东省千佛山医院自2014年1月1日至2016年6月30日就诊的40例恶性肿瘤合并肺小结节的患者,其中进行外科手术治疗者22例,化疗者18例。两组患者总共进行4次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的问卷调查,并分别于治疗后每3个月复查一次胸部CT,6个月后随访。对每人都进行4次焦虑和抑郁自评量表的调查。第1次焦虑和抑郁自评量表的问卷调查于治疗前进行,第2、3、4次测量手术组于治疗后1周、2个月、4个月,化疗组于化疗第1周期结束后1周,第2周期、第4周期后。问卷收回后仔细检查防漏项,将每份问卷进行总分积累,分次分组进行平均分计算,并将所有结果应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本次研究共纳入40例恶性肿瘤合并肺小结节的患者,分为手术组22例和化疗组18例,两组患者治疗前在年龄、性别、SAS和SDS得上无差异(P>0.05)。手术组和化疗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平均得分均超过正常范围(SAS>50,SDS>40),得分普遍分布于中度的水平,且两组得分相比差距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后除第1次外,测量手术组的SAS、SDS得分均低于化疗组(P<0.05)。手术组SAS、SDS的在第2次测量时得分高于术前(P<0.05),第3次得分与术前无并异(P>0.05),第4次SAS、SDS得分低于手术前(P<0.05)。化疗组第3、4次测量SAS、SDS得分均高于化疗前(P<0.05),化疗后第1次评分比化疗前低,但第3、4次评分又高于化疗前。6个月复查时两在新发结节数、死亡和放弃治疗无差异(P>0.05)。结论:恶性肿瘤合并肺小结节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处于中度水平。手术组与化疗组比较,手术组可以明显减轻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且不会影响患者治疗的依从性,患者复发率和死亡率较低,综上所述,可以认为手术治疗,在改善情绪和生活质量上与化疗相比,对恶性肿瘤合并肺小结节的患者更有效。
其他文献
<正>摩托罗拉横拟对讲机在专业市场上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现在,摩托罗拉系统公司推出全新MOTOTRBOTM系列数字对讲机产品。这次推出的新产品包括XiR P3688系列数字对讲机,XiR M3
研究背景及目的:心脑血管疾病是目前全球范围内致死率和致残率都非常高的疾病,其本质上的病理变化是相关血管的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研究认为AS是一种免疫性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