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旨在对康复新液联合雷贝拉唑三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重点是检测该疗法对消化性溃疡患者NO、IL-17表达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消化内科2016年8月-2018年8月收治的消化性溃疡患者120例按照入院时的编号做成随机球,放入箱中,然后间隔取出放入观察组和对照组内,以此来划分组别,每组60例。所有患者均经胃镜、快速尿素酶试验确诊为消化性溃疡。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一般资料之间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对照组患者采用雷贝拉唑三联疗法(雷贝拉唑、克拉霉素和阿莫西林),其中克拉霉素每次0.5g,一天两次,雷贝拉唑每次10mg,2次/d,阿莫西林每次0.5g,2次/d,治疗时间30d;在与对照组相同方法基础上,观察组采用对照组方法进行治疗,在此基础上加用康复新液,治疗时间30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5d、15d和30d三个时间点上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血清NO、IL-17的水平。采用SPSS19.0版本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率的比较方法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组间比较方法则采用t检验,当P<0.05时,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2-1。治疗第5天,观察组和对照组之间的总有效率没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第15天,观察组和对照组之间的总有效率没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第30天,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6.49%,和对照组84.21%之间的总有效率存在明显差异(x2=4.93,P<0.05)。两组患者的症状积分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较治疗前腹痛、反酸、嗳气均明显改善,症状总积分呈下降趋势。其中,第5天,第15天,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腹痛,反酸,嗳气没有明显改善,症状总积分没有明显下降,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第30天,观察组患者反酸,嗳气明显改善,症状总积分治疗与对照组比较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8、-3.65、-2.50,P均<0.05),腹痛改善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较治疗前的两项因子表达水平均下降,其中,治疗5天,观察组和对照组的N0、IL-17表达水平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5天和30天,观察组和对照组的N0、IL-17表达水平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t=-5.69、-7.87,-24.82,-34.38,P均<0.05);观察组治疗消化性溃疡57例,发生不良反应2例。对照组治疗消化性溃疡57例,发生不良反应2例,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从药物使用的安全性角度考虑,通过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临床对比试验的结果显示,建立该临床药物治疗方案对患者的治疗是有利的。根据临床疗效反馈,康复新液联合雷贝拉唑三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效果比较好,可能与该疗法对消化性溃疡患者NO、IL-17表达水平的影响有一定的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