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保护自然环境和食品安全,农药的使用和残留是国内外都比较关注的问题。苯醚甲环唑(顺,反-3-氯-4-[4-甲基-2-(1H-1,2,4-三唑-1-甲基),1,3-二(?)戊烷-2-甲基]苯基-4-氯苯基醚)是一种毒性低,化学稳定性高,持效期长的广谱三唑类杀菌剂,它具有保护、治疗和内吸活性。本论文采用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对菜豆、葡萄、芹菜及其土壤中的苯醚甲环唑消解动态进行了研究,并通过最终残留量试验评价了苯醚甲环唑在菜豆、葡萄、芹菜上使用后的残留行为和环境安全性。为了更好的研究苯醚甲环唑的环境行为,本论文还进一步研究了苯醚甲环唑的水解和光解情况,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苯醚甲环唑消解动态试验结果表明,苯醚甲环唑在菜豆、葡萄、芹菜上的残留消解动态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2008年苯醚甲环唑在北京和济南种植区的菜豆、葡萄、芹菜中的半衰期分别为10.0d-3.6d、8.8d-17.0d、19.7d-7.3d。苯醚甲环唑在作物上消解较快,可以满足日常生活中食用的安全性要求。2、苯醚甲环唑在各作物田间土壤中的残留消解动态也满足一级动力学方程,2008年其在北京和济南种植区的菜豆田间土壤、葡萄田间土壤、芹菜田间土壤中的半衰期分别为125.8 d-51.3 d、69.3 d-43.6 d.63.6d-60.3d。苯醚甲环唑在土壤中消解较慢。北京和济南两地以及三种不同作物田间土壤中的苯醚甲环唑消解半衰期有一定的差别,说明不同种植区的土壤性质和作物种植期间的天气条件影响苯醚甲环唑在土壤中的降解速度。3、最终残留量试验结果显示,苯醚甲环唑在三种作物菜豆、葡萄和芹菜及其田间土壤中的最终残留量与施药的剂量、施药次数、采样的间隔时间都有关系,并且随着施药的剂量和施药次数的增加而增加,随着采样间隔时间的延长而减少。本文推荐: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在菜豆上以施药剂量为75-125 g.a.i..ha-1,喷雾施药3次,施药间隔7天,安全间隔期7天;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在葡萄上以施药剂量为75-125g.a.i.·hal,喷雾施药2次,施药间隔10天,安全间隔期14天;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在芹菜上以施药剂量为100-125 g.a.i.·ha1,喷雾施药2-3次,施药间隔7天,安全间隔期4天。在此条件下,三种作物中苯醚甲环唑的最终残留量值均能满足目前国际上已有的残留限量值的要求。4、水解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苯醚甲环唑是比较稳定的农药。在25℃-50℃研究条件下苯醚甲环唑在pH5-9缓冲溶液中水解半衰期均大于166d。在本文的研究温度和酸度范围内,同酸度下温度越高苯醚甲环唑的水解越难以进行,碱性条件更有利于苯醚甲环唑的降解。5、苯醚甲环唑光解动态试验结果表明,苯醚甲环唑在不同的溶剂、不同的缓冲溶液、不同类型的土壤中的光降解速率都很快。苯醚甲环唑在丙酮、正己烷、乙腈三种溶剂中光解的半衰期分别为96.3 min(丙酮)、129.8 min(正己烷)、143.2 min(乙腈);苯醚甲环唑在缓冲溶液pH为5、7、9时对应的光解半衰期分别为7.1h、8.0h、6.2h,碱性条件下苯醚甲环唑光解最快,其次为酸性条件下,说明酸碱溶液都对苯醚甲环唑的光解起到了催化作用,这和水解试验的结果一致;苯醚甲环唑在5种不同类型及酸碱度土壤中光解半衰期为6.2h(云南土壤,红壤质粘土)、29.9h(山东土壤,粘壤土)、66.8h(北京土壤,二合土)、234.2h(黑龙江土壤,粘土)、308.1h(江苏土壤,壤土)。土壤类型对苯醚甲环唑在土壤中的光解影响非常大,土壤理化性质的不同是影响土壤光降解的原因,其中有机质含量、pH值都是重要影响因子。苯醚甲环唑添加浓度对其在土壤中光解速度有一定的影响,苯醚甲环唑添加浓度高,苯醚甲环唑在土壤中光解比较缓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