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替牙期间隙分析是对上下颌未萌恒尖牙和恒前磨牙牙冠大小之和进行预测,以判断上下颌可提供的间隙和恒牙萌出需要的间隙之间是否存在不调,即是否存在牙列拥挤及牙列拥挤的严重程度。随着早期要求进行正畸治疗患者量的增加,对于正畸医生而言,准确预测替牙期是否存在牙弓间隙的不足并制定及时、适宜的治疗计划是非常重要的。精确的间隙分析是制定替牙期正畸治疗计划时重要的标准之一,这些治疗可能包括有序列拔牙、间隙扩展、间隙保持、恒牙导萌等,或对于牙列拥挤程度不严重的患者仅仅需要对其进行定期的观察。对于未萌恒牙牙冠宽度预测,现有研究是针对不同种族地区人群,以性别、上下颌分别建立回归方程,样本来源均为正常牙合恒牙列。本实验以错牙合畸形患者恒牙列的牙颌模型为对象,并尝试建立更符合错牙合畸形牙颌特点的回归方程,提高预测准确性。对于影响恒牙牙冠宽度的因素,各国学者作了很多研究,大多数研究结果认为,其因不同种族、性别、错牙合畸形类型而呈现差异性。恒牙牙冠大小的差异及变化趋势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预测方程的建立,具体体现在所建立的回归方程中预测牙位组合和相关系数这两个方面,从而影响预测结果的准确性。应用回归方程对未萌恒牙所需间隙进行预测为现阶段对于替牙期间隙分析最常见的方法,即通过对恒牙列中牙冠宽度相关性的分析结果,来建立关于替牙期间隙分析的回归方程,得到的牙量预测值可用来分析牙量骨量及上下颌间牙量是否协调,以此作为制定正畸治疗计划的指导依据之一。方法:选取300名吉大正畸科就诊错牙合畸形恒牙列患者初诊记存模型,其中男、女患者模型各150副,将错牙合畸形按照安氏错牙合分类方法,根据上下颌第一磨牙的近远中关系分为三类,分别为安氏Ⅰ类错牙合、安氏Ⅱ类错牙合、安氏Ⅲ类错牙合,其中,安氏Ⅱ类不包括安氏Ⅱ2类,所有患者经初诊的检查诊断排除严重骨性错牙合畸形,均为非手术治疗适应的对象。用游标卡尺(精度0.1mm)测量模型牙冠近远中宽度,对各牙位测量值进行相关性及线性回归分析。结果:不同错牙合畸形表现不同的预测牙位片段及相关性系数,分别建立预测方程。安氏Ⅰ类:男性U345=0.692L1L2+15.158,L345=0.769L1L2+3.6491;女性U345=1.083L1L2+10.162,L345=1.517L1L2+4.123;安氏Ⅱ类:男性U345=0.736U1U6L1+4.692,L345=0.732U1U6L1+4.204;女性U345=0.665U1U6L1+6.432,L345=0.576U1U6L1+7.719;安氏Ⅲ类:男性U345=0.281U1U6L1+16.242, L345=0.355U1U6L1+13.510;女性U345=0.665U1U6L1+6.432,L345=0.819U1U6L1+1.663。结论:以非正常牙合恒牙列为研究对象,针对不同类型错牙合畸形分别建立替牙期恒牙宽度预测方程,以提高预测分析的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