炭质千枚岩隧道模型试验及支护结构优化研究——以汶马高速米亚罗3#隧道为例

来源 :成都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ikett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国四川西部地区修建山岭隧道时,常遇到千枚岩组成的软岩隧道。由于川西历史地震作用,特别是汶川地震的影响下,岩体内部普遍存在隐性损伤,软岩岩体完整性进一步降低、透水性进一步增强。在隧道开挖过程中,软岩岩体常具有明显的破碎松散特征,使得软岩隧道施工难度较大,施工问题频发。目前上述软岩隧道遇到的主要矛盾之一,便是现有公路隧道围岩分级标准所对应的支护结构设计参数,难以对施工中围岩变形进行有效的控制。软岩隧道大变形、局部塌方等问题不仅严重影响了施工进度和施工安全,还增加了建设投入。因此,深入研究隧道软岩岩体物理力学性质、施工中围岩变形特征及规律,是得到围岩大变形控制技术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再进行支护结构优化的研究,为软岩隧道支护结构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以汶马高速公路米亚罗3#隧道建设工程为背景,采用现场调查、监控量测分析、理论分析、室内物理力学试验、数值模拟分析和相似模型试验等研究方法,对炭质千枚岩岩体的典型性状、隧道变形特征和隧道大变形成因机制进行深入剖析,并对软岩洞段施工支护结构体系进行优化研究,主要取得了以下成果:  首先,在充分调查米亚罗3#隧道工程地质条件基础上,根据炭质千枚岩洞段围岩现有支护参数及变形监测数据,分析千枚岩洞段围岩和支护结构的变形特征。结合室内物理力学试验得到千枚岩的基本物理力学参数和力学特性。按成因机制将围岩变形破坏分为三种类型:岩性控制型、岩体结构控制型和构造破碎带控制型,分析了炭质千枚岩围岩的变形主要影响因素:①炭质千枚岩岩性软,遇水软化现象显著;②隧道局部洞段地下水发育;③隧道围岩结构面较发育;④受米亚罗断层影响,断层影响范围内的岩体破碎;⑤未及时加强支护措施;⑥掌子面爆破扰动次数较多。  其次,利用有限差分软件初步拟定支护结构的优化方案和思路,根据隧道实际尺寸和地质条件建立计算模型,分析隧道主要支护结构参数的增强对控制变形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锚杆的优化对控制围岩变形作用小,喷层厚度、钢拱架间距和二衬厚度的优化效果较为显著。所以在物理模拟试验中进行支护结构优化设计时主要针对后三者进行研究。  最后,根据相似原理,通过试验选取围岩、钢拱架、喷射混凝土及二次衬砌等模型材料,自主设计模型试验箱和量测系统,进行隧道支护的优化设计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喷层厚度从24cm增加至30cm、钢拱架间距从80减小至64cm都能够较好的增强围岩的稳定性,二衬厚度从48cm增加至64cm能够较好的抵御围岩后期的持续变形,具备足够的安全储备,也有良好的经济性和可行性。优化后的支护结构具有良好的控制围岩变形的能力,又能使支护结构受力适中。
其他文献
近年来局部战争、冲突不断爆发,现代军事武器对防护结构的破坏越来越严重,随之对防护结构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通常为提高隧道内部防护门的抗爆性能,设计人员往往采取加大其截面和
碳纤维加固混凝土结构在我国自90年代后期进行研究和工程应用以来,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已取得了大量的科研成果,但其加固机理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仍存在许多值得研究的课题。
地下水是影响岩体力学性质和岩石力学作用的重要因素之一。因为它在岩体力学性质形成上是一种易变因素,所以它的力学作用结果并不容易确定。据统计,超过90%的岩体工程的失事都与
随着各国公路桥梁事业的迅速发展,在适当的条件下,造出各种经济、合理与外形独特美观的大跨桥梁,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各种异型斜拉桥亦应运而生。由于这种斜拉桥具有与众
FRP约束混凝土具有承载力高、变形性能好和施工方便等优点,建筑效果和经济效果良好,是发展前景广阔的一种结构形式。随着我国经济和建设事业的不断发展,FRP约束混凝土的应用必将
混凝土结构在其工作过程中,除了承受正常设计荷载外,往往还会承受一些诸如碰撞、地震甚至爆炸等动荷载作用,由于这些荷载的不可预知性及对结构的破坏性,它往往成为控制结构设计的
该文结合南京长江第二大桥北汊主桥的施工,通过对大量试验观测资料的分析,得出了预应力混凝土箱梁的控制温度荷载的分布形式,提出了沿截面竖向温差非线性分布的建议公式;并根
近年来,能量分析方法在结构抗震设计中应用问题越来越被国内外工程届关注,被认为是今后抗震设计的发展方向之一。钢-混凝土组合框架由于自身良好的抗震优点,正被广泛应用到各
三峡水库蓄水后,必然引起沿江两岸145m~175m高程范围内库岸边坡的不稳定,库水的长时间浸泡、库水位涨落幅度增大、地下水动力作用等因素将会加快库岸塌岸的进程。本文针对涪陵区李渡镇川东造船厂库岸边坡的实际情况,从区域地质环境入手,结合三峡水库的运行特征,采用极限平衡分析法,对该库岸边坡的稳定性进行分析。将库岸分成五个区域,根据每个区域代表剖面的地质勘探资料为基础,分别按照:目前自然工况、暴雨饱和工
随着研究的深入,目前对桩基厚承台的研究结论趋于一致,即梁式模型已不适用厚承台的设计,而空间桁架模型,即由混凝土压杆与钢筋拉杆组成的拉压杆模型能较真实反映厚承台的受力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