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40年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创造了中国式增长奇迹。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我国居民储蓄率呈现一路走高态势,水平之高、速度之快被称为“中国储蓄之谜”。持续走高的居民储蓄率意味着居民当期消费没有得到有效释放,消费低迷,内需没有得到有效提升,消费驱动经济增长的作用弱于投资的作用,储蓄与消费存在着此消彼长的关系,“高储蓄、低消费”成为我国经济持续、稳健发展的一大隐忧。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多次提及消费,指出不断健全促消费的体制机制,继续引导消费在经济运行中的基础性作用。当前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经济发展需进一步发挥消费在扩大内需战略中的重要作用。探寻我国居民储蓄率高企背后的原因,对于释放居民消费潜力具有重要意义。人口结构是影响居民储蓄率的重要因素之一,长期以来我国人口结构变动如何作用于居民储蓄率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试图从人口结构视角剖析我国居民储蓄率居高不下的原因,综合考察了人口结构中的年龄结构、性别结构、城乡结构因素作用于居民储蓄率的方向、程度。本文首先对国内外相关的研究进行了文献梳理,并详细介绍了人口结构作用于居民储蓄率的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人口年龄结构、性别结构、城乡结构作用居民储蓄率的机制,为展开后文的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持。之后本文对我国居民储蓄率、人口结构现状进行分析,具体从我国居民储蓄率的特征演变、横向国别比较、城乡居民储蓄率对比分析、省域间居民储蓄率空间分布差异四个方面进行阐述,以及从人口结构中的人口年龄结构的“少子化”“老龄化”特点、性别结构失衡、人口城乡结构中城镇化率增速快、地区差异大、“不完全城镇化”等方面进行概括梳理。最后本文展开人口结构对居民储蓄率影响的实证研究,以居民储蓄率为被解释变量,选取人口结构中的少儿抚养比、老年抚养比、性别比、城镇化率作为核心解释变量,构建了动态面板基本模型与动态面板扩展模型,选取2000—2016年我国省域面板数据,采用广义系统GMM方法分别对全国样本、东中西分区域样本进行了参数估计分析,为了保证模型估计结果的稳健性,本文同时采用了广义差分GMM估计方法进行对比;考虑到收入增长、人口年龄结构与居民储蓄率之间可能存在非线性关系,本文进一步基于面板门限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通过实证分析,本文得出以下结论:全国省域面板数据样本中,少儿抚养比与居民储蓄率存在较显著的负向关系、老年抚养比与居民储蓄率存在较显著的正向关系,在不同人均收入增长率的区制内,少儿抚养比、老年抚养比作用于居民储蓄率的程度有所不同,由于收入增长率水平的差异,人口年龄结构对居民储蓄率的区制间作用效果存在明显的差异,即验证了非线性关系的存在性,性别比在一定程度上会推高我国居民储蓄率,而城镇化率对居民储蓄率的负向影响效果较弱;在分区域样本中人口结构对居民储蓄率的作用程度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东部地区居民储蓄率受人口年龄结构因素的影响与全国样本估计结果基本一致,且作用程度要大于中、西部区域,性别比对分区域居民储蓄率的影响效果均为正向,区域差异并不明显,城镇化率的作用效果存在较为明显的区域差异,在东、中部样本中系数为负向,而西部样本中系数为正向。最后,本文对实证分析结果进行归纳总结,全面概括了人口结构中人口年龄结构、性别结构、城乡结构因素作用于居民储蓄率的方向、程度,为我国顺应人口结构变动态势,有效引导居民保持相对合理的储蓄水平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从而有助于提振消费、促进经济的稳健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