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利用血氧水平依赖的功能磁共振成像(BOLD-fMRI)技术,观察脑性瘫痪儿童颈动脉周围交感神经切除术前后静息状态下脑功能的变化,探讨该手术对脑性瘫痪儿童脑功能的影响。 方法: 将符合诊断标准及纳入标准的脑瘫儿童8例,在颈动脉周围交感神经切除术前及手术后1周分别采用BFMDRS-M量表及TDS流涎量表评价运动功能及流涎症状的变化。运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技术,分别采用低频振幅(ALFF)及局部一致性(ReHo)作为测量指标,观察手术前后局部区域神经活动的变化。并釆用REST软件进行功能连接(FC)分析,观察脑性瘫痪儿童颈动脉周围交感神经切除术前后静息状态下脑功能连接的差异。 结果: 1.与术前相比,脑瘫儿童在颈动脉周围交感神经切除术后1周TDS流涎等级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FMDRS-M评分部分有所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 rs-fMRI结果显示:术后右侧顶下缘角回的ALFF值升高(P<0.01,体素>23个);术后右侧缘上回、右侧枕上回的ReHo值升高,而左侧小脑的ReHo值降低(P<0.01,体素>23个);术后右侧顶下缘角回与右侧额中回及右侧小脑功能连接增强,右侧缘上回与右侧三角部额下回功能连接增强(P<0.01,体素>23个)。 结论: 1.颈动脉周围交感神经切除术对脑瘫儿童部分症状有一定的改善。 2.颈动脉周围交感神经切除术对脑瘫儿童脑功能可产生影响。 3.颈动脉周围交感神经切除术对脑瘫儿童部分症状及脑功能的改善可能与以下三点相关:(1)右侧角回、右侧缘上回及右侧枕上回的局部神经元活动增强;(2)右侧角回与右侧额中回、右侧小脑功能连接增强;(3)右侧缘上回与右侧额下回功能连接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