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在正畸过程中,托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材料,牙齿的移动有赖于托槽粘接的稳固与长效,为了增加正畸托槽的粘结强度、防止其脱落一直以来各地学者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20世纪50年代Buonocore采用磷酸预处理牙面的方法为有机树脂与牙釉质的粘结固位找到了一种有效的途径且沿用至今。Roberto Justus将Clorox用于托槽粘接[1],为传统的粘接手段注入了新思想。基于上述研究,本实验将国内常用的口内材料次氯酸钠应用于正畸托槽的粘接以求提高托槽粘接强度,遏制其脱落。方法:60颗因正畸需要而拔除的离体人前磨牙。要求牙齿牙体结构表面完好、无龋损、无釉质发育不全、无充填物、无裂纹、无颜色过度差异、牙冠部分大小基本接近且唇面弧度尽量平直。将牙齿于倾斜角度(与水平面成45°)包埋于自凝底座中,牙冠露于底座外。随机分为6组,底座连同牙齿一并放入生理盐水中于-4℃保存。粘接前口腔科用橡皮杯沾抛光糊剂抛光15 s。第一组(10个离体牙)以普通方式粘接,京津釉质黏接剂配套用37%酸蚀剂酸蚀1min,水雾冲洗15s后京津釉质黏接剂粘接前磨牙托槽;第二三组用2%次氯酸钠分别脱蛋白处理1min、30s后普通粘接方式粘接托槽;四五组用5%次氯酸钠分别脱蛋白处理1min、30s后普通粘接方式粘接托槽;第六组Trans- bond XT粘接剂粘接托槽。各组样本粘接托槽后即放入0.9%生理盐水。继而用微机控制电子万能测试机测每组抗剪切强度。去粘结后,粘结剂在牙釉质表面的残余用粘结剂残留指数(ARI)评价。扫描电镜观察经磷酸处理、次氯酸钠溶液脱蛋白后的牙釉质表面结构。结果: 1.各组最大载荷如下:1组243.63;2组193.95;3组229.19;4组152.82;5组256.85;6组210.43.经SPSS16.0软件包进行析因分析分析其差异,第5组与其他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2.ARI记分各种处理方法,ARI记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表2)。3.扫描电镜观察照片显示各处理组釉质表面均有散在的蜂窝状脱矿改变。次氯酸钠溶液脱蛋白处理的牙釉质与磷酸处理的牙釉质相比较表面蜂窝状脱矿表浅、均匀。结论:1.酸蚀前应用次氯酸钠溶液对牙釉质表面进行脱蛋白处理粘结强度大于单纯的酸蚀及自酸蚀粘结系统。2.粘接托槽前使用5.25%次氯酸钠溶液处理牙面30s可显著提高托槽的黏接效果。3.用不同浓度的次氯酸钠溶液以不同时间在酸蚀前脱蛋白处理牙釉质后,牙釉质表面粘结剂残留指数ARI值无明显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