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以中国东北地区肺癌患者住院费用构成情况为例,基于中医医院住院病案首页数据,分析肺癌患者住院费用的影响因素,评价中医药相关费用在住院费用构成中的变化情况,为中医药治疗肺癌的卫生经济政策制定提供参考。研究方法1、数据来源于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数据中心的数据仓库,提取2015-2018年东北地区45家医院连续3年的肺癌患者中医院住院病案首页数据进行研究,采集指标包括人口学信息、住院信息、诊断信息、治疗信息和费用信息五部分,并运用逻辑校验法、逻辑填补法和编码校验法对数据进行整理;2、数据分析方法以描述性分析为主,对肺癌患者的人口学信息、住院信息、诊断信息和治疗信息的构成情况进行分析,并对住院费用的中医药诊疗构成及变化情况进行分析;3、将肺癌患者住院费用定义为因变量,将性别、年龄、职业、婚姻、医院等级、医院类型、入院途径、离院方式、医疗付费方式、住院天数、ICD-10编码、中医主病、是否合并其他疾病、治疗类别、医院中药制剂、中医诊疗设备、中医诊疗技术、辨证施护定义为自变量,应用分位回归模型分析在条件分位数为0.15、0.25、0.50、0.75、0.90的费用区间内,分析肺癌患者住院费用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1、经过数据整理,排除不合格数据,最终纳入分析的数据为12770例,其中,男性7785人,女性4985人,男女比例为1.56:1;平均年龄为66.47±10.64岁;医院级别以三甲医院为主,来自三甲医院的患者共12443人,占97.44%;并且医院类型以中医综合医院为主,共8944人,占70.04%。2、我国东北地区肺癌患者住院费用构成情况研究:12770例患者的医疗付费方式中,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占58.49%,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占10.20%;全自费占14.74%、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占9.30%;住院费用构成中,中药费占23.80%,西药费占29.21%,诊断费占19.54%,综合医疗服务费占12.680%,治疗费占6.79%,其他费占5.49%,中医类费用占1.44%、手术费占1.04%;对费用占比超过10%的费用项目以及中医类项目的例均费用变化情况分析,显示连续3年的各项费用变化,发现综合医疗服务费、诊断费、中医类费用呈逐年上升趋势,年均增长率分别为24.28%、17.03%、68.11%;西药费从2016年始起呈逐年下降趋势;中药费从2015年始呈逐年下降趋势。3、住院费用影响因素的分位回归分析研究:应用分位回归模型分析肺癌患者住院费用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在条件分位数为0.15的费用区间内,性别、婚姻、医院等级、医院类型、入院途径、离院方式、医疗付费方式、住院时间、治疗类别、辨证施护、合并其他疾病等11项指标,内部分类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条件分位数为0.25的费用区间内,性别、职业、婚姻、医院等级、医院类型、入院途径、离院方式、医疗付费方式、住院时间、治疗类别、辨证施护、合并其他疾病等12项指标,内部分类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条件分位数为0.50的费用区间内,性别、职业、医院等级、医院类型、入院途径、离院方式、住院时间、治疗类别、辨证施护、合并其他疾病等10项指标,内部分类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条件分位数为0.75的费用区间内,性别、职业、婚姻、医院等级、医院类型、入院途径、离院方式、住院时间、治疗类别、辨证施护、合并其他疾病等11项指标,内部分类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条件分位数为0.90的费用区间内,职业、婚姻、医院等级、医院类型、入院途径、离院方式、医疗付费方式、住院时间、治疗类别、辨证施护、合并其他疾病等11项指标,内部分类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论1、通过对肺癌患者中医住院病案首页的费用相关指标分析,发现中药费在肺癌患者住院费用的构成中占比低于西药费用的占比,呈现逐年降低趋势;中医类项目包括中医诊断、针刺与灸法、中医推拿、辨证施护、中医外治、中医骨伤等费用占比较低,建议今后提高中医类项目应用占比,发挥中医特色疗法的作用;2、分位回归模型结果显示,影响肺癌患者住院费用的主要因素有医院等级、医院类型、住院时间、治疗类别、辨证施护。其中,医院类型为中西医结合医院、中医专科医院、中医综合医院的住院费用低于西医专科医院;治疗类别为中医的肺癌患者住院费用低于治疗类别为中西医或西医的患者,且中西医结合医院的肺癌患者住院费用比西医院低;实施辨证施护的肺癌患者住院费用低于未实施辨证施护的肺癌患者。建议今后提高中医药在肺癌治疗过程中的参与度,充分发挥中医药在肺癌治疗过程中提高患者身体机能、减少并发症、降低放化疗毒性、提高放化疗疗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等方面的作用,以减轻肺癌患者经济负担。3、本研究在对中医住院病案首页的规范整理过程中发现,住院病案存在填写不规范或缺失现象,同时也存在《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无法满足临床实践需求和开放性、扩展性不足的缺点。建议今后加强对中医住院病案首页填写的质量控制,同时,国家应及时更新《中医病证与分类代码》以满足临床需求,提高代码的开放性和扩展性以适应复杂的临床环境,为医院管理和利用病案首页开展科学研究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