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祠堂及祠堂文化是人们研究中国农村社区的一个重要切入点。祠堂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与农村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与社会的互动中,经历了不同的历史变迁。 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化、市场化、现代化愈演愈烈,乡村人口减少、村落渐渐“终结”的大背景下,与现代城市文化格格不入并且曾经作为“封建残余”而受严厉打击和摧毁的祠堂却在中国部分的农村地区的翻修、重建并出现“繁荣”的现象。农村社区居民为什么还会积极的筹办祠堂的重修与重建?祠堂的重修建对农村社区及居民到底又意味着什么?如何看待祠堂重建、重修的社会现象以及重建后祠堂对居民的影响,对当代中国农村社区的发展及农村社区整合都有很大的影响。 本文在社会变迁理论视角下,对江西赣南沙村重建翻修祠堂这一集体行动的过程的描述,探索祠堂及祠堂传统文化对当代农村社区的社区整合功能。通过对沙村的实地考察以及村民的无结构式访谈,结合文献资料,本文认为:沙村重建祠堂翻修祠堂并不是一次简单的集体行动,而是转型期农村社会阶层结构、权力体系、经济生活、农村文化变迁下的产物和反映,是人们对传统文化赋予现代意义的文化再创造;通过重建翻修祠堂这一集体行动,地方精英也迅速的组织化;同时此次重建翻修祠堂也兼有炫耀性消费层次上的意义。 祠堂的变迁,不仅体现了农村社区在“国家—社会”互动下经历的社会变迁,也深刻揭示了农村社区变迁背后的内涵。重建后的祠堂的显功能和潜功能都发生了很大变化,祠堂的重新建对农村的社区整合意义很有限;但此次重新修建祠堂及祠堂文化在现代社会仍具有—定价值,对农村社区的某些方面也起到了一些社区整合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