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比较研究

来源 :江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avenw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更好地适应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要,调整优化研究生教育类型结构,进一步完善研究生教育培养体系,教育部决定从2009年开始,除工商管理硕士(MBA)、公共管理硕士(MPA)、工程硕士的项目管理方向、公共卫生硕士、体育硕士的竞赛组织方向等管理类专业和少数目前不适宜应届毕业生就读的专业学位外,其他专业学位均面向应届毕业生招收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行全日制培养。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出现前所未有的大规模发展,然而我国学术界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研究却很少,大多是一些较为分散的观点,不够系统,不利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因此,从比较的视角和系统的高度来研究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问题,不仅具有基础的理论意义,也有很大的实践指导意义。本文在总结与借鉴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比较的视角来探讨中美两国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为我国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提供一定的借鉴。文章在第一部分绪论中,首先交代了文章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梳理了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并对核心概念加以界定,如专业学位、学术型学位、培养模式等。其次,在了解相关概念的基础上,文章对中美两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历程分别进行了介绍,并做了简要分析和概括。再次,以北京大学和中国政法大学的法律硕士为例,以美国哈佛大学和耶鲁大学的法律硕士为例,从培养目标、培养过程和质量保障三个方面系统分析并总结了美国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特点以及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最后,文章在对中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系统构成要素的具体分析与比较的基础上,指出美国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对我国的启示和借鉴:(1)正确认识专业学位,确立其合法地位,包括转变专业学位认识误区;健全法律法规,确定其合法地位;加强与行业部门的联系,做好职业资格认证制度。(2)明确专业学位的培养目标(3)改革培养过程,落实培养环节,包括改革招生环节;合理优化课程设置;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实行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加强专业实践;丰富毕业论文形式等。(4)构建完善的质量保障体系,应逐步加强外部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和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完善。研究结果表明:第一,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是主要由培养目标、培养过程和质量评估三因素相互构成的有机整体,并在内外部条件的影响下,不断做出调整。第二,美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具有明确的培养目标、规范的培养过程和良好多元的评估体系等特征。第三,在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这个有机整体中,灵活的入学形式、严格规范的培养过程、完善的质量保障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具有显著的正影响效果,他们之间相辅相成,共同促进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发展。文章系统分析了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构成要素,并以中外四所名校的法律硕士教育为例,比较了中美两国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异同点,以期为当前我国快速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借鉴。
其他文献
学业成绩是教师、家长和学生都非常关心的问题。以往研究显示,学生的自控力与学业成绩有关系,但二者之间的关系不够明确。中学阶段是个体情绪变化较大的阶段,情绪控制力是个体自
随着人类对深海油气资源的需求日益迫切,越来越多的海上钻井和采油平台陆续被提出并应用到油气开采服务中。这些海洋平台一般都需要在海上进行安装才能从事生产服务,而怎样安全
中世纪盛期,无论是对西方的基督教来说,还是对东方的儒家经学来说,都是一个必须要跨越的十字路口。托马斯·阿奎那与朱熹就站在这个十字路口的中央,成为东西方主导思想的集大成
传统的法学方法判断侵权法中的过失,更多是从法律释义的角度去衡量。但由于法律自身的不足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形式的多样化,使对法律进行规则分析具有很大的局限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从实施后到它对实体经济产生影响的这段过程,被看作是“黑箱”,而对这个“黑箱”的研究,一直都是宏观经济学的核心问题。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通畅与否直接关系着
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带来的挑战和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迫使企业不断寻找求生存谋发展的战略管理之路。依据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尔的“核心竞争力”理论,企业能够做大做强并
确认权利并对其予以保护,当权利面临危险或遭到损害时予以及时有效的救济,是法律的基本职责之一。法律救济权是权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立性、基础性、保障性和补救性的地
医院是一个特殊的公共空间,作为医院环境重要组成部分的医院视觉导视系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医疗体制的改革,人们对医院整体服务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
在现代社会中,动物已由单纯的维持生存、职业的工具转化为生活的伴侣和助手,在日常生活中,因动物而导致他人人身权、财产权的损害问题也渐渐增多。关于此类问题,虽然《民法通则》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随之稳步提高。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假期出游来愉悦身心和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于是“旅游”已经成为了大多数当代人生活中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