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非洲猪瘟由于其高度致死性,对全球养猪业构成严重威胁,造成巨大的社会和经济影响,对国际和地区贸易带来极大限制,甚至在一些国家间形成关税壁垒。近年来,俄罗斯境内的非洲猪瘟疫情持续向东蔓延,进一步增加了东北亚核心区国家的风险。中国、俄罗斯和朝鲜共处东北亚核心区,且共有着漫长的边境线,边境沿线存在大量类似的生态环境,分布着大量野猪,因此该地区非洲猪瘟输入风险极高,对当地生态安全构成潜在危害,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本研究以分子和血清流行病学手段开展了黑龙江省野生野猪种群和杂交野猪种群非洲猪瘟带毒和抗体检测;利用MaxEnt模型对中国东北地区非洲猪瘟高风险区域进行了预测;利用以欧几里得距离为基础的风险扩散评估模型对俄罗斯疫情对中国的风险进行了评估;利用GPS项圈和标记诱饵等方法对野猪家域和运动能力进行监测;使用ArcGIS等方法绘制了东欧和中国东北地区之间野猪潜在扩散的最低成本路径,并计算以野猪作为载体自然扩散条件下非洲猪瘟扩散到达中国东北最近点所需的时间,对中国东北非洲猪瘟风险开展综合评价。结果如下:1.黑龙江省野猪和圈养野猪非洲猪瘟监测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在中国东北首次发生非洲猪瘟之前,所有野猪样本均为非洲猪瘟病毒阴性。中国爆发非洲猪瘟后,共从一只死亡和三只健康杂交野猪血液中检出非洲猪瘟核酸阳性。基于其p72基因分型显示属于非洲猪瘟Ⅱ型,血清型属于8型。系统发育结果显示,该毒株与先前报道的吉林野猪分离株存在序列差异,在I173R和I329L基因之间含有额外的TRS。与爱沙尼亚2014和格鲁吉亚2007/1分离株同源性为100%。在整个监测过程中,未检出非洲猪瘟病毒的抗体。2.中国与俄罗斯和朝鲜边境地区中方一侧非洲猪瘟风险预测在东三省中部地区,风险概率最高。约80%高风险区位于朝鲜边境的长白山、辽河平原和松嫩平原。东部高风险区位于三江平原,沿着乌苏里江至兴凯湖。辽宁省中朝边境沿鸭绿江和图们江约三分之一(420公里)部分也是高风险地区。在长白山中朝边境中段,吉林省境内约224公里处也跨越了一个高风险区。在东北最西端的辽河平原和北纬51.5度以北的大兴安岭地区,病毒和寄主的结合概率较低20%)。3.中俄和中朝边境野猪迁移监测全球定位系统记录,雌性野猪每天最大移动4.02公里,雄性野猪最大移动4.6公里。家庭范围两头野猪的大部分活动都花在了靠近捕捉地点的低海拔处。标记的诱饵技术表明,所有的诱饵都成功食用,野猪离诱饵场的平均扩散距离为6.4±0.3公里。4.俄罗斯非洲猪瘟疫情对中国东北影响的风险评估俄罗斯境内家猪和野猪的栖息地适宜性评价和非洲猪瘟爆发密度评估方面均显示了高风险评分。俄罗斯疫情(研究时段疫情距中国最近点为伊尔库茨克)对中国的总体风险较低。尽管由于中国东北与俄罗斯联邦最近的非洲猪瘟疫点相距遥远,通过感染野猪自然扩散传播非洲猪瘟似乎不太可能,但适宜栖息地的存在增加了风险,这需要定期监测,以控制疾病的传播。5.中国东北非洲猪瘟疫情首次爆发与俄罗斯感染野猪自然扩散关系我们的结果表明,非洲猪瘟感染野猪的流行率在森林和低海拔地区的林地中很高。最低成本路径显示,野猪穿越新疆、中国西北和蒙古到达中国东北的成本很高。相反,潜在的路径几乎笔直的沿着北纬59.5°穿过西伯利亚指向东方。野猪凭借自然扩散至少需要219天或260天,即于2019年3月12日或4月22日抵达中国东北最近段。因此俄罗斯西部非洲猪瘟疫情通过感染野猪的自然扩散不可能是中国非洲猪瘟首次爆发的来源。结论:1.中国2018年8月非洲猪瘟首次疫情爆发前,黑龙江省野猪未受非洲猪瘟感染;2.野猪无论病死还是健康的,均未检出中和抗体;3.东北地区大部分处于非洲猪瘟高风险区,亟需强化风险管控;4.当前(研究时点),俄罗斯非洲猪瘟疫情对中国东北影响风险较低,但由于存在大量适宜栖息地使得风险大为增加;5.俄罗斯西部非洲猪瘟疫情通过感染野猪的自然扩散不可能是中国非洲猪瘟首次爆发的来源。建议:1.应定期进行监测,并沿着中俄和中朝边界确定的优先部分进行详细的后续研究。2.建议在野猪场严格遵循生物安全程序,应采用有针对性的控制措施进行防控,如在场门口进行消毒程序。3.应对沿边境的野猪运动进行广泛的研究,了解野猪运动的季节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