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肝切除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分析

来源 :广州医学院 广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jss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精准肝切除在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ncer,PLC)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及疗效分析。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1月至2011年3月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深圳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肝胆外科收治的PLC患者共计97例,参照排除标准筛选其中符合要求、临床资料齐全、有良好可比性的病例共65例,其中精准肝切除组30例(精准组),非精准肝切除组35例(非精准组)。分析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情况,包括切肝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率、标本切缘阳性率、术后谷草转氨酶(glutamic-oxalacetic transaminease,AST)水平、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等,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或t检验比较两组数据的统计学差异。  【结果】全组无围手术期死亡。精准组和非精准组切肝时间分别为(206.67±33.67)min和(165.00±20.47)min,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失血量分别为(506.67±163.59)mL和(708.86±196.64)mL,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率分别为7(23.33%)和13(37.14%),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标本切缘阳性率分别为6.67%(2/30)和14.29%(5/35),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一天AST分别为(395.60±37.02)U/L和(677.00±76.70)U/L,术后第七天AST分别为(88.38±13.49)U/L和(274.98±50.38)U/L,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3.33%(4/30)和62.86%(22/35),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17.43±1.88)d和(11.67±1.77)d,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采用精准肝切除方法治疗PLC是有效的,尽管切肝时间稍有延长,但更具合理性,肿瘤切缘阳性率低,手术创伤及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减少,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缩短。
其他文献
目的:本研究旨在利用TGF-β1诱导人肝癌细胞系SMMC-7721发生EMT,此过程以E-cad蛋白和MMP-2蛋白的变化作为标记,同时观察miR-200a表达水平的变化,了解其表达水平与EMT的相关性。 
研究背景:  microRNA(miRNA)是一类长度约22核苷酸的非编码单链RNA,在转录后水平调节基因的表达。研究表明,miRNA的异常表达与多种癌症相关,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
第一部分鼻咽癌放疗后DTI早期变化及其与神经认知功能改变的相关性目的探讨鼻咽癌放疗后颞叶海马区MRI扩散张量成像(DTI)早期变化及其与神经认知功能改变的相关性。资料与方
总结了巢湖市近年来应用面积较大、技术较为成熟、以秋冬播作物为主体的高效间作套种模式及配套的高效栽培技术和综合配套措施。主要模式类型有 :棉田高效多熟型 ,粮经结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