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分子水平上阐述物质间的相互作用,特别是金属离子、药物分子等与生物分子间的特异性结合,是当前药物化学、生命科学、临床医学等许多领域的热门研究课题。伏安法是常用的研究分子间作用的电化学手段之一,但是当物质本身没有电化学活性或是相互作用的两物质氧化还原峰发生重叠时,伏安法的应用受到限制。零流电位法是通过监测作用过程中界面电位的变化情况来研究两种物质的相互作用,故可有效避免这两方面因素的约束。本论文以零流电位法作为研究方法,分别考察了多价态金属离子与氨基酸相互作用的热力学;生物大分子蛋白质与药物小分子相互作用的动力学与热力学;药物小分子含量测定的应用。论文具体包括以下内容:(1)用零流电位法分别研究了Cu2+和Cu+与甘氨酸(Glycine,Gly)的配位反应,基于铜的电化学活性,在铜丝表面施加不同电位范围的线性扫描电位Eapp,从而选择性地电生出Cun+(Cu2+或Cu+),并与溶液中的Gly发生配位反应,引起Cu/Cun+/Gly界面电位的变化。通过记录相应I-Eapp曲线的移动以及零流电位值(Zero current potential,Ezcp)随Gly浓度的变化,推导了Ezcp~logc(Gly)之间的关系,实现了Cu2+-Gly和Cu+-Gly配位反应配合物稳定常数的测定。结果表明在导线表面电生金属离子并结合零流电位法可用来研究溶液中不稳定金属离子的配位平衡,显示出该方法在多价态金属离子配位平衡研究方面的优势。(2)将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BSA)固定于碳棒导电材料(Carbon conducting material,CMC)表面,并置于含有吲哚美辛(Indomethacin,INM)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通过测量I-Eapp曲线和零流电位值Ezcp随时间的变化,实现了对INM-BSA反应动力学的监测;记录I-Eapp曲线和零流电位值Ezcp随INM浓度的变化,测定了反应的热力学参数;并应用该方法测定药品中INM的含量。结果表明,INM与BSA相互作用的过程符合兰缪尔单分子层结合,表观结合速率常数ka为1.16×106(mol·l-1)-1·s-1;同等条件下,INM浓度在0~5.76×10-7mol·l-1范围内,与BSA的结合比m(INM:BSA)为1:1,结合常数β为1.70×106l·mol-1;该方法用于INM定量测量时,检测限为5.04×10-8mol·l-1,吲哚美辛肠溶片中INM含量测定结果与紫外测定结果一致。(3)将BSA固定于CMC表面,并置于含有美洛昔康(Meloxicam,MLX)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通过测量I-Eapp曲线和零流电位值Ezcp随时间的变化,实现了对MLX-BSA反应动力学的监测;记录I-Eapp曲线和零流电位值Ezcp随MLX浓度的变化,测定了反应的热力学参数;并应用该方法测定了药品中MLX的含量。结果表明,MLX与BSA相互作用的过程符合兰缪尔单分子层结合,表观结合速率常数ka为1.64×106(mol·l-1)-1·s-1;同等条件下,MLX浓度在0~5.04×10-7mol·l-1范围内,与BSA的结合比m(MLX:BSA)为1:1,结合常数β为3.71×105l·mol-1;该方法用于MLX定量测量时,检测限为2.16×10-8mol·l-1,美洛昔康药剂中MLX含量检测结果与紫外测定结果一致。(4)用零流电位法测定拉米夫定(Lamivudine,LAM)的含量。以CMC为导电材料,将其置于磷酸盐缓冲溶液中,通过测定零流电位值Ezcp随LAM浓度的变化,得到Ezcp~-logc(LAM)的定量关系,考察了溶液p H对定量关系测定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所研究的三组p H下,Ezcp~-logc(LAM)均呈现出良好的线性,可用于LAM的定量分析,其中在p H7.40时,LAM的浓度可测线性范围在6.99×10-6~2.62×10-5mol?l-1之间,检出限为1.97×10-6mol?l-1。干扰实验表明零流电位法测定药品中LAM含量时,无需对样品进行分离提取,可直接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