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FCS神经导管修复兔面神经缺损的实验研究

来源 :中国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shao_minlim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丝素-壳聚糖混合膜制备的神经导管用于面神经缺损修复的可行性。方法取成年雄性日本大耳兔21只,1.5~2.0kg。无菌条件下切断双侧面神经颊支,制成10mm的兔面神经颊支缺损模型。将丝素-壳聚糖混合膜制作成神经导管,用以修复兔右侧面神经缺损,作为实验组;左侧用翻转自体神经修复作为对照组。术后4、6、8W行神经电生理检查;2、4、6、8W显微镜下观察大体形态,然后取材行HE及甲苯胺蓝染色,观察修复后兔面神经在不同时期的再生情况,并应用图像分析系统测定不同时期的轴突数量及髓鞘的厚度;采用SPSS for windows13.0统计分析软件对结果进行独立样本的t检验,检验水准a=0.05,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果成功制备出丝素-壳聚糖膜,并应用于兔面神经缺损的修复。术后8W丝素-壳聚糖神经导管仍保持正常管状形态。4W时就可见到神经导管中有神经纤维通过。随时间推移,兔面神经得以成功再生。神经传导速度逐渐增快,轴突数量增多,髓鞘增厚。8W时丝素-壳聚糖导管修复组的再生神经平均传导速度为(27.5±3.00)m/s((?)±s,以下同),与自体神经修复组(29.9±2.43m/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W时丝素-壳聚糖导管组再生神经髓鞘平均厚度为(12.71±0.42)pm,轴突平均计数为(741.80±49.92),与自体神经修复组(12.34±0.43;748.60±80.09)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实验通过将丝素和壳聚糖两种材料互混成膜,制备成神经导管来修复兔面神经缺损。掌握了丝素-壳聚糖膜的制备方法,了解兔面神经在不同时期的再生情况。认为SFCS神经导管对面神经缺损再生可以起到一定作用,可有效引导神经再生,有望用于周围神经缺损的修复。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检测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及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ngiotensinⅡtype 1 receptor,AT1R)在不同浓度槟榔碱预处理后的Hacat细胞及人口腔粘膜成纤维细胞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目的:运用组织工程方法,探讨鼠根尖乳头干细胞分别在不同浓度肿瘤坏死因子-α环境下生成牙髓牙本质复合体的可能性。方法:分离鼠根尖乳头组织,采用酶消化法结合组织块法获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