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究常用的气道评估指标是否为困难气道危险因素,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常用的评估指标与困难气道相关性,并通过绘制ROC曲线计算划分研究对象身高甲颏距离比最佳临界范围。方法:所有参加研究的患者均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选择300例拟行择期手术气管插管全麻的患者,其中男性168例,女性132例,年龄18~65岁,体重40-99kg,ASA 1~3级。术前询问相关病史,测量颈部后仰度、身高、甲颏距离、张口度、改良Mallampati分级等气道评估指标并记录数据。常规麻醉诱导,以困难插管评分>5分裁定困难气管插管,超过一分钟的努力仍不能获得有效的面罩通气称困难面罩通气,发生困难气管插管或困难面罩通气均判定为困难气道。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计算各项指标相对危险度估计值,根据相对危险度估计值筛选出与困难气道有相关性的评估指标,引进身高甲颏距离比的概念,通过绘制ROC曲线划分受试人群身高甲颏距离比最佳临界点。结果:共8项评估指标与困难气道有相关性,其相对危险度估计值(OR)分别为:身高甲颏距离比3.58(1.95~8.46)、改良Mallampati分级3.34(1.82~7.14)、体重指数3.07(1.64~6.69)、病史2.79(1.28~5.25)、颈围2.15(1.04~4.37)、颈部后仰度1.98(0.96~3.89)、下颌支长度1.46(0.67-3.04)、张口度1.01(0.49-2.54),结果按OR由大到小依次排列。身高甲颏距离比是困难气道危险因素,最佳临界点在研究所涉及人群为22.8。结论:经筛选与困难气道有相关性的评估指标为:身高甲颏距离比、改良Mallampati分级、体重、病史、颈围、颈后仰度、下颌支长度、张口度。身高甲颏距离比是困难气道的危险因素,具有较高的评估效能,需根据不同人群独立划分最佳临界范围,本研究所涉及人群其最佳临界点为22.8。目的基于Arne气道预测体系建立一种新预测系统,并比较新系统与Arne系统评估困难气道的效能。方法择期手术全麻后发生困难插管的患者113例作为病例组;按照年龄相差不大于2岁,性别与年龄1:1配对,选择113例择期手术全麻后喉镜暴露正常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71对,女42对,年龄22-75(55.2±14.1)岁,ASA1-3级。询问既往是否合并气道疾病、困难插管相关疾病、困难插管史等病史,测量身高、甲颏距离、张口度、颞颌关节活动度、Mallampati分级、头颈活动度等指标的数值。以条件Logistic回归拟合Cox模型分析计算各项指标的相对危险度估计值,采用X2检验比较各指标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以平行试验评价新系统,比较新系统和Arne系统评估气道的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1)基于Arne预测体系,将甲颏距离替换为身高甲颏距离比,与其他指标共同进行条件Logistic回归,得出有5项指标与困难气道具有相关性,其相对危险度估计值(OR)及可信区间(95%CI)分别为:气道疾病(19.57,1.28~94.33),Mallampati分级(15.39,1.14~87.74),身高甲颏距离比(11.62,1.06~75.41),困难插管史(5.45,0.97~46.23),张口度(2.78,0.91~12.50),按OR由大到小依次排列。新系统由上述5项危险因素构成。(2)新预测体系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5.8%、70.8%、74.6%和83.3%,Arne预测体系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7.0%,78.8%,78.4%和59.3。结论将Arne预测体系的甲颏距离一项指标替换为身高甲颏距离比后,经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示共5项指标与困难气道存在相关性,构成的新气道预测体系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5.8%、70.8%、74.6%和83.3%,对困难气道有预测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