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二语习得研究领域中,教师课堂话语得到众多研究者的广泛关注,课堂提问是教师课堂话语中的其中一个主要构成,多年来也是语言教学的一个研究焦点。然而国内外针对高中英语有效课堂提问的对比研究十分有限。鉴于此,本研究基于互动假说、情感过滤假说和输出假说理论,对高中英语公开课和常规课有效课堂提问进行个案研究,以期为提高高中英语教师课堂提问行为的合理性和有效性给予些许参考意见。本研究采用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选取漳州市某中学高一两个平行班,一节英语公开课和一节常规课同课异构为研究对象进行个案研究。通过参照古德、布罗菲和余文森学者的课堂提问有效性观察表,并对闽南地区3所省级一级达标中学的30位高中一线英语教师进行询函和访谈,编制出高中英语有效课堂提问判断标准框架,从而进行公开课和常规课有效课堂提问判别和筛选、并对有效课堂提问类型、策略、反馈,和由此引发的互动类型差异进行对比分析,力图发现公开课和常规课有效课堂提问行为的异同。研究发现:(1)公开课有效课堂提问占比比常规课高近14个百分点。(2)常规课发散思维型问题远远少于公开课;公开课有效课堂提问占比最高的是发散思维型问题,而常规课是认知记忆型问题。(3)公开课使用有效课堂提问策略的占比比常规课高。其中,公开课有效课堂提问策略占比最高的是转指,而常规课是启发。(4)常规课有效课堂提问反馈类型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是重复加以表扬,而公开课是表扬加以点评。公开课鼓励表扬反馈用语数量多且形式多样,常规课的数量少且形式单一。(5)常规课所有有效课堂提问类型引发的互动,都未出现师组互动。公开课和常规课在认知记忆型问题和聚合思维型问题中,教师都倾向于使用师个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