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凹陷古近系花港组低孔渗储层特征及形成机制研究

来源 :成都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winqstr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在岩心、薄片观察和描述的基础上,参阅了大量参考文献,结合实验分析测试数据和资料,分构造带研究了西湖凹陷古近系花港组低孔渗储层沉积背景、岩石学特征、储层成岩作用以及储层物性特征,并总结了沉积相、岩石颗粒组构特征以及成岩作用对西湖凹陷低孔渗储层发育的影响,最终揭示出控制低孔渗储层发育的因素。西湖凹陷从西到东可分为5个构造带,依次是西部斜坡带、西次凹、中央反转构造带、东次凹和东部断垄带,根据井位情况可分为6个构造区,依次是平北区、平湖区、西次凹区、中央反转构造带中南部、玉泉区和春晓,天外天区。西湖凹陷花港组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和湖泊沉积相,储层岩石具有较高含量的长石及岩屑成分,以长石岩屑砂岩和岩屑长石砂岩为主,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低。据薄片观察以及扫描电镜观察,表明花港组砂岩经历了相对中等强度的压实作用,储层孔隙度随着其上覆岩层厚度的增加而呈下降趋势;花港组储层砂岩的胶结物构成种类较单调,在数量上对储层有意义的只有碳酸盐矿物(方解石、铁方解石、白云石、铁白云石),其次是高岭石和自生石英;储层次生溶蚀作用强烈,使得次生孔隙十分发育,储层中发育的长石粒内孔和高岭石晶间孔是本次研究溶蚀作用的机制的主要对象。通过碳氧同位素分析和研究确定花港组方解石胶结物形成于早成岩阶段B期-中成岩阶段B期与晚成岩期两个地史时段;溶蚀作用产生的孔隙远超过自生矿物胶结充填的孔隙,溶蚀介质以大气淡水为主,以有机酸为辅。经分析,研究区几大构造区储层孔隙度平均值在3%13%左右,属于低孔储层,偶见层段具20%面孔率;渗透率在0.1×10-3μm210×10-3μm2左右,属于低渗-特低渗储层。储层发育受沉积作用、骨架颗粒岩石组构特征、成岩作用和构造作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砂岩成岩前的沉积特征是影响储集砂岩物性特征的先天因素,而储层骨架颗粒的岩石组构特征和储层的成岩作用是储层后天主控因素,其对储层质量的影响是显著的,并最终决定储层质量的优劣。
其他文献
复合材料作为一种先进材料,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空间,其将成为各国在当今乃至今后相当长时间里的重要研究领域之一。先进树脂基复合材料是以有机聚合物为基体的纤维增强材料,
随着临港工业的蓬勃发展,“前港后厂”这一新型模式孕育而生,其独特的运行模式打破了港口原有的运输配送体系,生产企业所需的原材料通过海运到达港口后,无需经过其他运输工具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人体植入医疗设备可以代替人体器官工作,这已经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医疗手段,有极大的临床需求。但是人体植入设备的电能供输方式一直是亟需克服的临床难
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ayered double hydroxides,简称LDHs),也被称为类水滑石(hydrotalcite-like compounds)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金属元素组成,具有层状晶体结构的杂化氢氧化
PH构造带位于东海陆架盆地西湖凹陷西部斜坡区中部,其始新统平湖组地层的异常高压现象十分普遍,该构造带不仅是西湖凹陷高压发育范围最广的区域,也是西湖凹陷主要的油气产区,
目的:本课题研究十枣汤治疗IPF的临床疗效,并通过动物实验研究十枣汤对大鼠模型中COL I、FN表达的影响探讨十枣汤抗纤维化的机制。方法:临床观察:选取48例IPF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24人。对照组应用乙酰半胱氨酸(富露施)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十枣丸,观察疗程为8个周,观察中医症状总评分、呼吸困难量表评分指标的前后变化。动物实验:选用雄性SPF级SD大鼠96
能源是国家发展的基础,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动力,随着社会及经济的发展,能源问题受到前所未有的密切关注。常规能源资源日益匮乏,环保问题日益突出,地球温室效应导致我们生存
近年来具有三维连续网络结构的陶瓷/金属复合材料成为科学研究热点,这种复合材料的各组分相分别具有各自的三维空间连续网络结构,每一种组成相的特性都能够被保留,从而为获得
“十四五”已将“实景三维中国”列为基础测绘规划的重点研究方向,倾斜摄影测量技术以其特殊的优势实现了快速发展,成为测量行业中一项非常重要的测量手段,具有极高的市场价值和应用价值。倾斜摄影测量拍摄的多组影像具备更加丰富的纹理信息,可以实现实景三维模型的构建,使三维模型成为摄影测量的数据承载形式,通过三维模型提取地物地貌信息并进行地形图的绘制就成为了一种新的测图方式,这种地形图绘制方式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
柯月铅锌锑银矿床位于西藏自治区隆子县境内,是藏南Sb-Au成矿带上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主要以流体包裹体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进行岩相学、显微测温学、激光拉曼光谱分析及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