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1世纪互联网在人类的生产生活中扮演的角色愈加重要,5G时代的到来更大化的改变人们的思维与习惯,也加速了旅游网络化的发展。众多的旅游线上平台不仅给游客带来了更多的信息选择,也开拓了广阔的分享空间。许多游客在游玩的过程中或者游玩以后,通过游记的方式在互联网上进行自己的真实旅游经验分享。因此网上出现了大量的基于真实体验的旅游数字足迹,这给特定区域的旅游发展研究带来许多真实有效的数据。纵观前人研究,学者们主要进行的是关于城市旅游流和大城市入境流方面的研究,对于小区域的旅游流研究涉及甚少。湘西地区作为以旅游为主导经济的区域,拥有众多优质旅游资源,旅游市场发展空间广阔。因此,本研究以湘西地区为例,首先借助网络爬虫技术在马蜂窝、携程、去哪儿三大旅游网站收集了417篇有效网络游记,并进行数据提取。其次,通过社会网络分析法构建湘西地区旅游流网络结构图,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可视化的节点特征与整体特征分析。最后根据社会网络分析得到的旅游流特征,探讨湘西地区的旅游流网络结构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优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1)湘西地区游客以周边省份和经济发达地区为主,旅游高峰期为暑假及国庆等重要长假期间,游客结伴人数多为2-3人,结伴人群以朋友为主,在湘西地区的停留时间多为4-6天。(2)湘西地区旅游节点分布失衡,只有少数节点在网络中处于核心位置,游客景区选择偏好明显,旅游景点可大致划分为核心节点、重要旅游节点、一般旅游节点、边缘旅游节点四个等级节点层次。(3)湘西地区整体网络密度仅为0.1088,旅游流网络结构等级差异较大,呈现两极分化趋势,可分为核心区、半边缘区、边缘区。区域内旅游节点存在8个凝聚子群,部分子群内部间的相关密度较高,部分子群内部的相关密度低,整体旅游流网络结构效能不高。(4)湘西地区旅游流网络结构节点分布不均,相互间关联性低,要受旅游资源条件、基础设施水平、交通通达性、区位接近性、知名度等因素的影响,据此提出五点优化建议:加深区域合作,提升节点关联性;强化节点功能,带动旅游市场发展;扩大周边合作,打造区域多品牌;加强淡季宣传,引导淡季消费;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服务品质。